唐江 澎先生开设的一节作文指导课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这道作文 题是这样的: 美国明星教师罗恩·克拉克从 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优秀人格必须注重的 55 个细节。这些细节涵盖 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克拉克针对这些细节提出 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我省某中学借鉴其第 27 个细节“不要盯着正在受批 评的同学看”,把它定为该校《学子素养五十条》中的一条。
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员,你有何 感受和认识?请你就此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唐校长以材料作文的审题为例, 让学生用一句话写出审题结果,再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就此题想表达的主要思想,并进行现场 点评。每位学生都在小组合作中参与了审题训练,并得到相应评价。课堂形式新颖,实用性 强,体现了这位名师深厚的教学功底。通过听课与听评课 活动,本人受益颇 多,至少有如下五点可向各位汇报。
第一,选择材料作文,把握“命题方向”
表面上看,我们这次在锡山高 中 是“随堂听课”,其实这一节课有着明显的倾向性与预测性。因为我省连 续七年高考 是命题作 文,现在 每年都有 可能更换 命题形式 。加之 2012 年,话题作文与纯命题作文踪迹全无,只有江苏卷出了一道材料 性命题作文《忧与爱》,其余 16 卷全是材料作文。作为参加过高考命题的唐老 师也深知这一点。在后来我们的对口交流中,他也认为 2013 年江苏高考也存 在着考查材料作文的可能性。今年全国 17 道作文题总字数达 3900 ,远超过前几年的 3300 多字,这是全都使用材料进行命 题的表现。从材料性质与内容看, 17 题所用的材料(包括江苏卷命题作文的 材料)可分为如下八类: 1. 寓言材料,如全国大纲题“脱掉鞋子挑秧苗”、 全国课标题“修船工顺手补小洞”、辽宁题“钢琴家衣着简朴”; 2. 童话材 料,如天津题“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 3. 新闻材料,如重庆题“保安查冷 库救人”、北京题“火车的敬礼”,安徽题“将梯子横放”; 4. 诗歌材料, 如四川题“手握一滴水”、江苏题“‘慈母手中线’等”; 5. 警句材料,如 福建题“人生中的赛跑”; 6. 论述材料,如山东题“孙中山论成功”、上海 题“舍弃的微光”; 7. 讨论材料,如浙江题“站在路旁的鼓掌人”、湖北题 “书信的形式”、江西题“没有与拥有”; 8. 图画材料,即湖南题“一双手”。 为什么要把作文题中的材料分为上述八类呢?因为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审题方法。比如寓言 材料,主要挖掘其寓意;警句材料,本身就是作文中心;论述材料,需要归纳其论述中心; 讨 论 材 料 , 只 要 选 择 其 中 的 一 个 观 点 。 命 题作文 实际上是他命题,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命题者设置 材料作文,不给作文标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理解与把握拟立作文题,这就增加了“拟题” 一项的考查。从这个方面来说,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在考查范围上自然要全面一些。所以, 材料作文的训练应该是今年高考作文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由唐老师这一课想到我 们高三复习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深谙训练之道,实施“定点打铁”
唐老师选择审题,而且是材料 作文的审题,进行反复训练,力求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上产生穿透力。这实在是深谙复习之道 的教学智慧。我们知道,训练是讲原理的,复习是有规律的。训练要重复,这固然正确;但 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定点重复,不能散点训练。定点打铁,方能百炼成钢;散点打铁,则永 远是铁。聚焦于一点,才能集中奇特的能量,产生奇异的效果。所以,本人觉得二轮复习尤 其要遵循训练规律,强化定点训练。如若散点训练,势必陷入茫茫题海,苦涯无边,最终沉 溺其中。唐老师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启发我们作文训练可以整篇训练,也可以分解训练;既 楒综合训练训练,也可以分点训练。比如,这一次是审题训练,下面可以是“选材训练”“构 思训练”“语言训练”“明旨训练”,可以是“拟题训练”“开篇训练”“主体训练”“收 尾训练”, 可以是 “倒叙训练”“插叙训练”“描写训 练”“衬托训练”“叙议训练”“引议训练”“辩证训练”,可以是“对话训练”“独白训 练”,等等。从分点,到定点,再综合,使分点训练与综合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选择含蓄题型,捕捉“蛛丝马迹”
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一是有明确的要旨,通常通过议论、文中对话、结尾 总述表现出来;一是要旨含蓄,材料的中心隐藏在叙述之中。对于这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尤其重要。唐老师这一点做非常好。他不仅帮助学生在原材料中找出体现材料中心的关键句, 而且让学生连读几遍。表面上看,这是简单的做法,甚至有人会认为作文教学没有必要像阅 读教学那样“读原文”。其实,这是强化“善于发现含蓄类材料中题旨的 蛛 丝马迹”的意识。因为,任何材料作文无论 要旨如何含蓄,都会在一些地方 漏出些 蛛丝马迹来。就如同 2012 年北京卷作文那样: “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 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 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 礼,久久回响的汽笛„„”材料的要旨江没有通过“ 议论”“对话”“总述” 明确地表现出来,一般考生难以发现其中心。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 就认为,北京高考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很好,但不适合高考作文题,不利于高三学生的 思维锻炼。然而,这种要旨含蓄的材料作文题,也会在某些地方留下蛛丝马迹。比如 “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三个分句都留 下潜藏中心的痕迹。
唐老师要求学生画与读的语句是“不要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因为 这句话中潜藏着材料的要旨,即要留心尊重处境的人。其实,还需要读整个句子:“我省某 中学借鉴其第 27 个细节‘不要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把它定为该校《学 子素养五十条》中的一条。”因此,其中还有藏“素养教育”与“细节作用”之类的要旨。
第四,呈现思维过程,采取“比较定意”
达尔文说,方法的学问是最大 的学问。对于一些主旨含蓄的材料作文的审题,大凡中学语文老师都能说出一些“审题方法” 来,甚至一般高三学生也能说出“一二三”来。然而,真正让他们实战指导或实施写作起来, 常常捉襟见肘,甚或无所适从。其立意也常常不准确:或笼统不具体,或过于具体,拘泥坐 实;或横向偏移,或纵向拔高、降低。针对这种情况,唐老师在学生“写出立意”的基础上 呈现出有代表性的十个立意,然后让学生讨论比较。尤其是比较,这个教法是落实“正确立 意”这一教学意图的有效抓手。当然,如果在方法上进一步发展下去,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如何比较分析作文立意的问题? 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这里面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道理,很多老师都在这个 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总是收效甚微。应该说,唐老师做得不错,大体能够 看出一些学生通过比较讨论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立意来。我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比如采用连线法,用直线把正确的立意与体现要旨的语句连起来。我设想一个图表:
诸多 立意
凭借 直觉(或分析)确定能否用直线相连
体现 要旨的语句
立意 一:细节的教育秘笈
可以 连接(教育规律角度)
某中 学借鉴其第 27 个细节“不要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把它定为该校《学 子素养五十条》中的一条。
立意 二:不要让受批评者再受窘
可以 连接(受教育者角度)
立意 三:尊重他人非常重要
可以 连接 (旁观者角度)
立意 四:在细节中尊重人格
可以 连接 (多重角度)
立意 五:尊重他人是教养的基础
不可 连接(“基础”“过于具体”)
立意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可 连接(“己”与“人”“偏”了)
立意 七:尊重他人,消除围观心理
不可 连接(“围观”“横向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