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专题——高考作文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所谓“思想”,就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  动而产生的结果。锤炼思想,就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边写边思考,最终达到思想深刻、有  序。    所谓“形式”是指文章外在的状态,表现内容很多,其中“有文采”是非常重  要的。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  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  篇流畅自然,富有表现力。    作文的思想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  思想是语言的内核;思想只有从语言上才能表达出来,语言的文采才能更好地表现思想。     有文采,就是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  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篇流畅自然,富有表现力。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一、词语生动     词语生动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  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评价用词是否生动,一个最常用  的办法,是尽量选用具体的、可感的、有形象性的词语,而不是选用概念化的、抽象的、音  调呆板的词语。词汇丰富关键在于平时注重积累,头脑中储存丰富,使用时才能左右逢源,  妙语连珠。     1.使用形象性词语        语言的生动  性,往往是与形象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就如同形与影一样。换句话说,大凡生动的语  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建筑美,即有立体感。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  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如  “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词)。由于两个  词用得生动恰当、具有立体感,才使得作品成为千古流传的佳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动  作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的关键,就是动词的使  用。动词使用得巧妙得当,就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动作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特征,传达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浮雕感。所以,行文中使用  的动词,应该是准确的动词、具有生动的可感性、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寓含作者的爱憎  感情。     2.使用音乐性的词语     汉语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语言,  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一种音乐美。所谓音乐美,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利用汉字平仄  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的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  美。行文过程中,注意声调搭配、协调韵脚、巧用叠字、讲究节奏等。如:    四十年  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乡心无限而人生有限,月缺有圆却人离  难聚,怎不叫故乡亲子思绪百结呢?如今盈盈一水,咫尺天涯,离散的亲人要想寻点骨肉人  伦之慰,也就只有“千里共婵娟”了。(刘棣华《月是故乡明》)    这段文字,对节奏  的安排是很有特色的。第一、二句的节奏都是三、二、二,二、二式,第三句与第四句的节  奏也相同,都是二、二、三、二式。第五句则发生了变化,是三、四、二、三式,等等。作  者对节奏的安排十分巧妙,同异相间,快慢结合,长短交错。因此,诵读起来,音韵铿锵,  琅琅上口,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二、句式灵活     句式,指  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  几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句式不同,语气情调也就随之变化,因此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和  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句式灵活指在整齐的句式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  求省略,从和谐中求灵活。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  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然,排比句气  势磅礴,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可以把不同句式交错使用,灵活搭配,从而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达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佳境。    常见的句式有以下几组:肯定句与否    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单句与复句,口语句与书面语句,  整句与散句等。句子按语气分还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要使文章的的句式灵  活,注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述一个意思,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表达效果和语言环境的特  点,掌握变换句式和选择句式的一般方法。     三、善于运用修辞      讲究语法,是为了把话说通,使文章文从字顺,这是对作文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讲究  修辞,则是为了把话写美。所谓“把话写美”,就是要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这  是对文章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    一篇文章的优与劣,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一  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上的差距。造成这种语言上的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能否善于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运用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是使文章有  文采的一种重要手段。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  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唐代的散文家李翱在《答王载言书》中也指出:“义虽深,理虽  正,词不工者不成文。”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即使立意深刻,道理得当,但如果语言不准确、  不鲜明、不生动,那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些,都说明了修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同一个意思,用不用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高中生应该能正确运用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要理解这几  种修辞的作用和效果,在行文中准确使用。     1.比喻句     比喻,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  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精彩的比喻句可以使文章增  色。比喻被称作语言的艺术之花,它有助于说理和描写,增加文章情趣和色彩。比如:     (1)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  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  鸟语花香的绿洲。《语言史沟通的钥匙》    (2)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  沸水冲起来,水冻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散发着生命的脉脉  清香。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去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列车·茶·春花》     (3)生活就像一条溪流,有过平缓,也有过激进,更会有阻遏。生活如同大海,又风平浪静,  也会有海浪,更会有海啸!我们不能奢求生活的一帆风顺,毕竟,那样太不现实了。《当生活  遭遇挫折》    (4)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的意志,变得  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的意志,变得繁  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的意志,变得郁郁  葱葱、油油翠绿。《人生的斗士》     2.比拟句     比拟,分为拟  人和拟物,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必须  是自己强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比拟的人和物或物,  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比如:    (1)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  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也是他们的心一起碎了;水把头埋进地下,山却把心  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  泉水。(《水明山秀》)    (2)山,好似让人拥戴的伟人,仁厚是他的本色,静立,献  出了唐古拉山的皑皑白雪,献出了黄山的温泉、云海、迎客松;山相信沉默是金,他无语、  无怨、无悔、无去、无从。然而冥冥之中,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动人的神话,最美的  风景。(《闲读山水》)    (3)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练、轮回、遭  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着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困难不值  得你面对?难道万千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  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山水得挫折》)     3.排比句     排比句  是文章一道亮丽的风景。无论哪种文体,恰当运用排比句,可以使文章增势,如骏马走坂,  读来酣畅淋漓,神盈气足。很多高考优秀作文,都恰当地使用了排比句,使文章增色不少。    比如:    (1)蓝天允许白云在自己的身上跳动,大地答应小草在自己身上扎根,山川  任凭流水在自己身上淌过,他们说:我的尊严告诉我这样做。(《尊严是美》)    (2)  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大将军威灵顿  七战七败,于是有了名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的豪  言壮语。(《那时花开》)    (3)我喜欢中文的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也喜欢英文的行  云流水,潇洒自如;我喜欢阅读浩如烟海的中国名著,也喜欢品味别具特色的异域佳作;我  喜欢和亲人促膝谈心,也喜欢和异国朋友言语交谈。(《语言与沟通,为世界的明天点灯》)     (4)邹忌有一面镜子,一面真实的铜镜,照出了他的修长身材,照出了他的潇洒容貌;唐太  宗有一面镜,一面叫魏征的镜,照出了一代开明君主,照出了一世贞观之治;司马迁有一面  镜,一面历史的镜,照出了上至轩辕下至汉武的人世沧桑,照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买镜,我要特制的!》)    还有一些常用修辞,比如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  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  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  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  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  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在写作时,我们要  培养使用修辞手法的自觉意识,更要不断提高分析、判断各种修辞手法使用得是否恰当的能  力。因为这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前提,同学们必须高度重视!     四、文  句有意蕴     文章有文采的第四个方面的表现是“文句有意蕴”。所谓“意蕴”,  就是指“内在的意义”或“含义”。所谓“文句有意蕴”,就是文句含蓄,即“意在言外”,  “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意蕴”,就是要求作者不将事物  和感情说透道尽,对“意蕴”和道理,不作淋漓尽致的发掘,让读者依据语境去推断、去想  象。    宋人黄庭坚在《题摹〈燕郭尚父图〉》中说:“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  挟儿南驰,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伯时笑曰:‘使俗  子为之,作箭中追骑矣。’余因深悟画格。”这个李伯时的画技之高超,实在值得称道。他  为黄庭坚画了幅画,画的是李广夺胡儿马后,弯弓射胡儿追骑的场面,但画中只出现了李广  驰骑引弓的镜头,而没有画出“箭中追骑”这一结果。这正是李伯时的高明之处。这样画,  表明李伯时深深懂得作画要有意蕴的道理。在这幅画中,李伯时虽然没有画出李广射中胡儿  追骑的内容,但观画者却可以由李广“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的动作、神情、射技等,推  想出胡儿追骑将应弦而倒的结果。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在有限的画面中显示出广阔  的景象和丰富的内涵,可以给欣赏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    画家作画,讲究有蕴藉  含蓄,追求有包孕的片刻;我们写文章,也应该借鉴这种“画格”,讲求文句含蓄,有意蕴。  费尔巴哈曾经指出:“聪明的写作方法是先把读者看做有头脑的人。不要把一切都说出,而  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象事物的关系、条件和界限„„”这段话道出了使文句有意蕴的秘诀:  作者在行文时,要给读者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如果文章把什么话都说尽,或者把话说得  太浮露,无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不能使读者“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就剥夺  了读者作“不尽之远想”的权利。所以,文句要有意蕴,有“包孕的片刻”;否则,人们读  后,只会感到味同嚼蜡。    怎样才能使文句有意蕴、有文采?一般说来,可采用以下  几种方法。     1.形象暗示法     形象暗示法也叫象征法。就是指  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暗示某一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由本体和征体两部  分组成。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运用形  象暗示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对征体的具体描绘之中。运用形  象暗示法,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意蕴,激发读者悠远的情思。     形象暗示法,可只用于文章的局部,例如:    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    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世纪!  (端木蕻良《黎明的眼睛》)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打开窗子”象征解放思想、改  革开放,十分贴切,恰当,意味蕴藉。如果换成几句赤裸裸的政治口号,就会大为逊色,倒  人胃口。     2.一语双关法     一语双关法,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  境中利用一词多义、多词同音,或形象相似等条件,着意使文章或文章的某些部分获得双重  意义。一语双关法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巧妙地运用一语双关法,可使语言深邃、  含蓄、曲折,有意蕴、耐人寻味。    如鲁迅在《病后杂谈》中这样写道:“雅要有地  位,也要钱,古今并不两样的,但古代的买雅,自然比现在便宜;办法也并不两样,书要摆  在书架上,或者抛几本在地板上,酒杯要摆在桌子上,但算盘却要收在抽屉里,或者最好是  在肚子里。”这段话中的“算盘”,表面上指中国一种特有的计算工具,而实际上指的是“心  机”。    从上面的典型例子中可以看出,运用一语双关法,可以含蓄地影射另一件事,  使语言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委婉、意蕴丰富,有一箭双雕之妙。      3.警语点缀法     警语又称警句,是含义深远而精练的语言,它包孕着  丰富的意蕴,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给人以规律性的认识。警句点缀法,就是指在行文时,恰  当地运用简练动人、意蕴深刻的警句来点缀文章,使之言简意丰、含义深远的一种艺术手法。  借用名句使文章神采飞扬。谚语、诗词名句和名人名言,都是语言的精华,表达凝练、含义  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恰当地引用会使文章意蕴深厚,精致典雅,起到点石成金的效  果。    借用名言的第二种情况是化用名句,即对名句加以改造,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  文章服务。比如2002 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择善而从》,文章末段写道:    择善是  石,檫出星星之火;择善是火,点燃生命的灯;择善是灯,照亮前行的路;择善是路,引你  走向黎明。    又如《诗人·明月·黄花》中化用东坡诗句:“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  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毫情谁与同?  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谪居之后的苏轼的。”     4.正  话反说法     正话反说法,就是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在表达某种意思或说明  某个问题时,不从正面写出,而在反处着笔,用同本意相反的词语或事物来表达本意。如要  肯定什么,却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若要否定什么,却用肯定的形式来表达。正话反说法表  现的对象总是包括正、反两个方面。运用正话反说法就是根据这正反两个方面固有的内在联  系,将其联结在一起,并夸张地突出与它有关的某一种,而将真正的内涵隐藏在反面。用正  话反说法抒情,可以使人感觉到感情的复杂和强烈;用正话反说法达意,可使文章的思想显  得深刻蕴藉。运用正话反说法,要注意分寸感,表达要恰当贴切,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比  如《规则与道德》中的这段:“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技撑一个社  会正常运转的。规则的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过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  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  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  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  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5.句型对照法     使用对照型语句,可以在对比之中使得观点更显清晰,  文辞更加生动。比如:    (1)心灵的花园如果关闭,友善的河流就会停止流动,欢乐  就会离你而去;我们只有打开友善的大门,去接纳世间万物,生命的花园才会溪水叮咚,鸟  语花香,春意盎然,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打开友善的大门》)    (2)山因水  而伟岸,水因山而秀美;山有样而水无形,山有头而水无尽。山是静止的,而水则流泻不止;  水是蔚蓝的,山则变幻色彩。山水相依便有了地球这个家。(《爱似高山流水》)    (3)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独上高楼,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    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独上高楼》)    (4)有人说:“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于是相信别人,让别人决定自己。有人说:“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  于是闭目塞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相信自己与听却别人意见看是似不可统一的矛盾  双方,但二者却有统一的一面,他们正如我们的左臂与右臂一样,却一不可。(《坚定的心,  空灵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