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 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在高考作文题的命制上,命题作文命题的形式基本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风格,即先有一段 提示语,然后有一道作文命题的所谓“提示语+命题”的命题方式。这次南通市全市调测就江 苏省近年来高考作文一贯的命题风格,拟出了一道“提示语”加“命题”的作文题。该题的 “提示语”中,先列举两种植物的格调,形象的告诉考生什么是“格调”,然后由物及人, 指出钱钟书先生的“格调”是“寂静”,进而解说“格调”对人的影响。应该说“提示语” 在帮助考生审题方面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格调”一词虽然常见,但学生对它的把握 只是停留在使用上,而对该词的词汇意义就不甚了了。同时,说钱钟书先生的格调是“寂静”, 也似乎不妥当,这些都无形中又加深了审题的难度。
“格调”一词在词典上的义项有三:(1)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 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如:这部影片内容低俗,~不高;苏辛词~豪放。(2)指人的风格或品 格;风度,仪态。如:谁爱风流高~,共怜时世俭梳妆。(《唐诗纪事·秦韬玉》)。(3)风貌, 景象。如: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变化而又和谐。(《雨中登泰山》)君知否?雨僝云 僽,~还依旧。(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生命的格调”,从语词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生命”是修饰 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判断,此题中的“格调”应取第二种义项。 “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这样看来“生命的格调” 不仅有高低雅俗之分,甚至有正确邪恶之别。学生写作时容易涉及这样一些相关概念:人生 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思想情操(高尚、卑鄙、诚实、虚伪等)、个性特点(沉 静、豪放、张扬、内敛、洒脱等)、处世态度(乐观、积极、悲观、消极等)。应该说该命题 的取材的范围是宽泛的。值得注意的是,该题写作时学生极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偷换论 题”,比如先提出“生命的格调是奉献”,接下来一直围绕“奉献”来写,而把“生命的格 调”人扔在一边。第二种是“贴标签”,就是先叙述一个故事,结束时加上一句“这就是生 命的格调”一类的话语,以示所谓的“扣题”。
该题在文体上也没有明显的文体倾向,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写成议论文, 可以扣紧什么是“生命的格调”展开议论,也可以论述如何让生命具有高雅的格调,还可以 用对比的手法阐明生命应该具有什么格调。只要观点明确而集中,富有现实针对性;事例能 围绕观点,分析精到;见解独到,鞭辟入里,都可以敷衍成优秀的作文。写成记叙文,可以 叙述一个与“生命的格调”相关的故事,从中得出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也可以记叙一个 生命格调形成的过程。总之在文体的选择上考生有着十分充裕的时空。
【精彩例文】:
生命的格调
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
濮水之边,你翩然远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谁人如你——庄子,只偏执那淡淡的 清白,与道教合而为一,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名利、地位于你只是虚空,你了解了蝶 舞之愉、螳螂之负,驾一叶扁舟穿梭于泥潭之中,清风相伴,明日可掇。
甚至,你看透了生死。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号啕大哭,谁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 你依旧逍遥山水,以一颗平静的心相追逐。只言片语的记载中,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看到 了一份平静致远的处世态度。庄子,如同万花丛中的一株莲花,开得淡漠孤傲,亦如乱世中 寡淡的丝竹之声,给纷扰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起历史遥远的绝响„„
庄子的身影已在岁月中淡去,然而那份淡泊的生命格调却在历史中弥留。
一篇《桃花源记》令多少人心生艳羡,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这就 是陶渊明,庄生晓梦已不再,而那份淡泊在东晋传承了下去,他是受拙归园田的田园诗人, 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他是独爱菊的隐逸者,远离官场,他获得了一片桃源天。 远离喧嚣,他复得返自然,他用一份宁静致远的心胸让我们窥见了一种生命的格调叫淡泊。
而今,物欲横流,信息技术、飞机、汽车„„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而人们的心却狭隘 了,汲汲于功利,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孤寂地生活,少了如庄子、陶渊明般淡泊的气度,于是, 我们的生命格调迷失了,我们自己迷失了。当今,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迷失了自 己,又有多少的商家为了利益迷失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却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淡 泊,于是,桃花源般的生活于我们已是奢求。
淡泊是一份生命的格调,为何不在这样喧嚣的俗世中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如庄子与陶渊明 般获得心中的一份安宁,几时生活不富有,拥有心灵的淡泊便可使心灵富足,为何要汲汲于 功利直至迷失内心的自我?
一直淡泊下去,让心得以安宁,坚守淡泊的生命格调。
【点评】:如果看透作文题目中的“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一句的内蕴,那么对这篇作文 的主旨,我们就不会太意外。作者将“寂静”看透,巧妙地转变成自己的中心“有一种生命 的格调叫做淡泊”,然后由此展开,从庄子写到陶潜。本文从历史中来,又不沉湎于历史, 后半部分的联系现实,虽然有的说法绝对化了,但古今的贯通让本文的旨意有了一些现实意 义。此外,本文简练、醒目的开篇的第一段,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一目了然的层次等等也 是可圈可点。
生命的格调
王小波曾多次在他的杂文中调戏格调二字。他说他的《黄金时代》之所以迟迟无法在大陆 出版,是受“格调”二字的影响。不少老学究批评他的小说格调甚低。撇开政治因素,那些 老古董的意思就是说《黄金时代》太黄,格调太低,理应全面封杀。
然而,就是这本“黄书”,在美国还拿了奖哩。这可不是美帝的分化图谋。人家不说他格 调低而说它的价值高,这是着了哪门子邪?
还是格调。生命认知之格调。
可为什么我们眼里格调低下的东西,到了西洋鬼子那儿就不低了呢?
还是拿《黄金时代》来说吧。用东方传统价值观来说,这本书确实有点黄。“性”是我国 传统文化之大忌,《黄金时代》犯忌颇深,因而不被认同。然而,“性”是否可归类为“人性” 中的一支呢?“性”不被认同,“性”所反映的“人性”呢?
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实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人性是不被认同的。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 的专制主义极权社会,它的文化体系早被专制二字强奸了。这种奴性极强的文化中,人性不 但被压抑,这种压抑的行为还被冠以“存天理,灭人欲”的大高帽。试问,这类文化培育出 来的奴才,是“人”吗?
其实,孔子是个老愤青,他是很有个性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忌惮儒生的个性。可为什 么到了汉武帝,儒学就成了专制主义的帮凶呢?这其实要谢谢秦始皇。他把儒家不和谐的思 想都给做了,剩下的被董仲舒加以改造,孔子被改成了孙子,大得传承。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种东方文化中,过分强调个性,突出个性魅力而不去歌颂统治者宣扬 的专制色彩真善美的,就是格调低下。你看那会儿《红楼梦》才写完时就知道了。
而正是被近代学究斥之为不懂人伦,无视纲常的西方人文价值体系,恰恰与我们相反。他 们把人放在第一位,歌颂人性的真善美。这和历史原因是分不开的。我没有研究过西方的书 评,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格调低下一说。但我敢打包票,人性的组成之一“性”,只要不被写 成真正的黄色小说,是能够被现代西方社会正确认识的。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价值的高低不 在其格调,而在其内涵。这想必不是什么歪理吧?
格调二字可以衍穿生命的始终。而对格调高低的认知足以影响生命的质量和价值。正确理 解格调十分关键。而人性的价值在格调中的地位应当是超过意识形态的。我认为,只有正确 理解人性,生命的格调才会有生机,生命方才可以理解为人之生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