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安全文明 > 正文

我干过最舒服的建筑工地!

  • 专业分类:安全文明
  • 2025-06-27 17:41

源自 | 中建三局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的,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于我们立即删除该作品。

6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科技“狠活儿”战高温聚焦报道中建三局在武汉投资开发的湖北省智能建造试点示范项目——武汉市首个正式获批备案的第四代住宅——中建壹品汉韵公馆项目,以工业化造楼机、智能远程控制塔机、无人化物料运输系统等智能装备为高温施工安全装上“科技盾牌”,用创新实践打造“好房子”样板。

狠活一
在空中工厂里舒服地“搭积木

图片

项目应用第二代装配式造楼机

设置单层标准模块化平台

平台集成顶加节智能塔机

3D打印机器人、布料机器人

智能无人施工电梯等智能设备

打造“空中智能工厂”

实现关键工序机械化率85%,工期缩短20%

图片

造楼机采取“标准化构件+柔性生产线”模式

在工厂预制

模块化卫浴、机电墙板等单元

再运输至现场

像 “搭积木” 一样拼装

减少高温作业时长

全覆盖的自动开合防护棚

可通过遥控实现遮阳挡雨

使作业区域温度降低5-8摄氏度

进一步提升作业人员舒适度

狠活二
我在地面吹空调,TA在云端运材料

图片

远程驾驶智能集控数字塔机

让操作人员

从高空暴晒的驾驶舱

迁入地面控制室

不仅改善塔吊司机作业环境

降低高空作业风险

还可单人分时操控多台塔机

大幅提升吊装效率

狠活三
您要的材料“无人”送达

图片

无人化物料运输机器人

依托“数字孪生地图”

在烈日下穿梭于工地

与智能施工电梯联动实现自主乘梯

将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阶段不同材料

从室外堆场运至室内楼层作业面

取料、乘梯、卸料等全流程均可自主完成

彻底解决高温环境下材料运输人员疲劳问题

图片

中建壹品汉韵公馆项目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项目广泛应用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智能建造成果,打造高品质第四代住宅,住宅建面约143-191平方米,容积率约2.3,层高超3米,得房率最高达109%。

此前报道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

去年夏天,《湖北日报》报道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在建项目研发应用一些系列“黑科技”,为建设者撑起“遮阳伞”:空中造楼机像“盒子”一样,遮住火辣辣的太阳……无人挖掘机、5G塔吊等智能设备,将高空操作间搬到凉爽的空调室……防暑“空调衣”穿到身上,直接在体表进行降温......
给建筑穿上遮阳“外衣”

“还好,没那么热!”240多米高空,毒辣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空中造楼机”载物平台操纵室,但项目工长冯宇走进这4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顿感浑身清凉。
走进“空中造楼机”内部,就像走进一座空中建筑工厂,里面集成施工电梯、智能布料机、堆场等,冯宇的工作地点在整个工厂的最顶层。“我是离太阳最近的人,以前盖楼,日晒雨淋是常事。如今,不惧骄阳。”冯宇一脸自豪。
图片
“空中造楼机”载物平台操纵室
为了让降温效果加倍,操纵室上方安装了可以隔热、防砸的双层顶棚。泰康金融中心项目生产经理彭希介绍,传统的造楼机往往是四四方方的,如同一个钢罩扣在楼体上方,而这台造楼机却不同。它的“翅膀”展开,延伸为月牙形,形成巨大的空中遮阳板,为建筑穿上遮阳“外衣”,为下方作业人员提供一方荫凉。
“不仅如此,智能喷淋联动设备可定时喷洒水雾,为这座‘空中工厂’整体环境降温。”彭希说。
智能喷淋联动设备、工业风机……一个个科技“凉”方折射出施工平台的创新光芒,让高温不再成为施工“烤”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建设者在“空中造楼机”内作业
在合肥机场GTC主体工程项目合新六城际铁路(大铁)建设现场,面对高温天气和项目周边空气中PM2.5升高的情况,项目综合工长彭欢启动防尘天幕系统。
图片
图片
基坑天幕2.0系统
只见彭欢轻触手机屏幕,项目基坑周边的绿色“天幕”传动系统即刻启动,为基坑送来一片“绿荫”,配合开启的喷淋装置,让体感温度降低不少。
项目应用的天幕2.0系统既可以手动控制开合,也能根据现场温度情况实现自动开闭,使用智慧工地终端,遥控即可“一键开合”。
除了遮阳功能外,防尘天幕系统还兼具降尘降噪功能。数据显示,天幕系统使项目PM2.5降低50%,PM10降低60%,噪音分贝则由44下降到了34,营造干净整洁的现场环境。
将工位搬进“空调房”

在光谷智能网联产业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挖掘机正在烈日下进行土方作业。铲土、悬臂转动、装土,各个环节丝滑流畅,3分钟不到就装满了一车。走近一看,挖掘机驾驶舱内竟空无一人。
原来,这是一台项目最新投用的无人挖掘机,挖掘机操作员徐中平的“工位”由驾驶室转移到了室内,挖掘机工作指令由百米外的空调房里发出,就能完成日常的土方开挖工作。
图片
图片
正在作业的无人挖掘机
“无人挖掘机凭借其搭载的先进算法和传感器,能够自主完成翻土、挖土等繁重任务,极大改善了我们的作业环境。”徐中平在室内驾驶室一边介绍,一边用仪器熟练地操控设备。
同样将工位搬进“空调房”的,还有塔吊司机。在天津市环湖医院原址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塔吊司机李磊没有像往常一样系挂安全带、爬上百米高空,而是在办公室的电子屏幕前,开始一天的材料运输工作。
原来,该项目使用的是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5G塔吊远程控制技术,塔吊司机们在地面“集中办公”。
图片
图片
5G远程塔吊
项目总工程师王煜介绍,地面的驾驶舱配有空调,塔吊司机可以在凉爽的环境中上班。每台塔吊上还安装了3大类6个传感器,借助5G通信技术,实现了对塔吊实时全方位控制和监测。
“通过屏幕,可以看到塔吊周围360°全景画面,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焦段,不用再反复打电话确认地面施工情况,操作效率更高了。”李磊说。
物理降温赶走“高温刺客”

在嘉兴南湖机场航站楼项目主楼屋面,机械声隆隆作响,数名工人正在进行钢结构吊装焊接作业。
一大早,项目就把降温喷雾打开了,一阵轻柔的水雾腾起,整个工地仿佛被一层清凉的薄纱笼罩,原本闷热的空气瞬间变得清新宜人。
图片
图片
自动喷淋降温系统
“项目安装了自动喷淋降温系统,只需轻轻一点,遍布工地的喷头便自动启动。”项目安全总监贺财邦介绍。项目钢结构师傅潘海光擦去脸上的水珠,笑着说:“这个自动喷淋可真是个好东西,感觉就像是大自然的风在给我们扇扇子,干活都有劲儿了!”
在三亚紫金家园项目施工现场,水电工陈克龙正忙碌在钢筋丛林中,熟练地进行3号楼管线预埋作业。
远远望去,他身上穿着一件厚实的衣服,这是一件特殊的装备——防暑空调衣,是项目为了应对炎炎夏日,特别为工友们准备的“消暑神器”。
图片
工友穿着空调衣作业
“平日里我们都得顶着太阳工作,以往工作半小时,浑身上下就黏得不行,现在项目给我们发了空调衣,里面装有风扇,充满电穿一整天不成问题,作业时舒爽了不少,还能避免太阳直晒的灼热感。”陈克龙说。
一项项“黑科技”,一件件智能装备,为工友作业搭起“防暑屏障”,让习习凉风吹遍工地,助力一线建设者安全施工、平稳度夏。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