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化元素写作文
文化元素法是一种极容易学且极具力量的写作方 法,一旦你使用这种方法,你的作文将达到比较高的档次。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无意中想起海子,那个传言中始终愤世嫉俗的人。 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里,整个 世界,远看是伊甸园中盛开的花朵,近观才见是那样的龌龊让他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 等不了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当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 上了天堂。有人问,是什么伤害了他,伤害了这个有着无数“明天”构想的诗人,人们也许 不明白,这个诗人本来只应该生长在神话中。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是矛盾的,只因这样, 文人才把手中笔当作刀斧,砍向他有愿看到的一切。是距离造成了海子永远不可能笑脸走向 喧闹的人群,海子的结局是悲剧还幸福,也许好多人还没有透。
一、人物文化元素
就连鲁迅经过了坟前的彷徨和铁屋子里的呐喊之 后,也会在柔柔的灯光下,点上一支烟,轻轻地朝花夕拾,让自己早已干涸的心田,在童年 水乡的润泽中,在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里,在百草园,在社戏台,静静地安睡。——节选自 冯泽立《漫游的心》
这段文字充满鲁迅的气息和味道。这气息和味道 从哪儿散发出来的呢?便是从一些暗示着鲁迅信息的词语中散发出来的。“呐喊”、“彷徨”、 “野草”、“朝花夕拾”、“坟”,这是鲁迅先生小说集或散文集或杂文集的名字。“铁屋 子”、“水乡”、“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百草园”、“社戏台”,分别是鲁迅先生《〈呐 喊〉自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里的物象。正是这些物象的组合为读者构 筑了一个鲁迅的世界。
文化元素从何而来?文化元素其实是文化的沉淀 物。譬如有关“李白”的文化信息,我们在熟悉了的生平李白诗文后,便可概括提炼出以下 文化元素:
骑驴高歌、遍访青山绿水、烟花三月下扬州、高 力士脱靴磨墨、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钟鼓馔玉不足 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 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这些文化元素点缀在语言之中,那么,我们的文 章就能营造出一种文化意境。不妨读读下面这段文字: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 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 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 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 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 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1、李商隐
巴山的秋雨又悄悄来了。夜幕深,雨帘重。
苔痕青湿的石板上,商隐脚步匆匆。窄窄的油伞 难避风雨,衣衫早已湿了大半,但他却浑然不觉,什么也顾不得,只有那磕磕撞撞的脚步声 仿佛在细说着蜀道的艰难。
2、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 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 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 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 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3、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 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 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 “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 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现在,我们再来品读一些文字。
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和李白 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你可以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时语,和她在荷花丛 中争渡;你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上信步徜徉,共同采摘桥下河中的水草;你可以和海明威帮 助老渔夫桑地亚哥抗拒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崇高的 精神境界;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成为知心朋友, 你的腰板也会挺得特别地直。
爱琴海的烽烟弥漫在苍凉空寂的天幕上,我找到 了阿喀琉斯,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宁愿让帕里斯卑鄙阴险的箭射进他的脚后而至死也不肯从暗 处给人致命一击。“帕里斯要的是海伦和我的生命,而我要的是一颗高贵纯洁的心灵,我无 愧无悔。”他刚毅冷酷的脸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注定了要被铸成青铜塑像,英雄的名义千年 不朽。
二、地域文化元素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 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 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 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节选自陈荣力《流浪的二胡》
这段文字分别用几个物象写出旷远的草原风情、 苍凉的黄土文明以及柔媚的江南情调。
谁唱江南断肠句
是谁,踏飞三月的柳絮,将达达的马蹄送入春帷, 化为美丽的错误?
是谁,在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红衰翠减的残照 楼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是谁,荡开了西湖的涟漪,将不朽的传奇渐渐融 入雾霭,却唱江南断肠句,将江南的小雨染成青泪?
于是,在东风三月跫音响起的时候,不再掀起春 帷,只心头保留美那一份永恒的祝福就好。
在苒苒物华休的秋日,不再拟把酒疏狂图一醉, 只将游子的心牵在风筝的线上,那一头绕着永远的故乡就好。
在悠悠的歌唱响起时,不再去踏破江南的小巷, 去访那亘古忧愁的歌者,只心头添一份惆怅,持一份祝福,何必知谁唱江南断肠句?。(2008 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营造文化意境的方法,那 就是在文章中巧妙组合能传达一种文化气息和味道的词语。如果给这种词语命名,可以称之 为文化元素。说语言的丰厚沉重是因为语言能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而文化信息最终是以文 化元素为载体的。为此,只要我们掌握一定量的包孕着文化信息的词语,也就是文化元素, 并能娴熟的将其和谐地组合在文章中,我们的文章也就会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定能受阅卷 教师青睐的。
明白了文化元素的来源,我们再谈谈文化元素的 组合。其实,从前面的例子中,你可能已经领悟了组合的策略。组合策略的本质不过是用词 语造句罢了。当然,文化元素的组合应符合情理,倘若只求堆砌,反倒会弄巧成拙。
梦中敦煌
1
我是你沧桑岁月中一个忧郁的传说。
我是你野旷荒漠中一缕飘逝的云烟。
飞天的长袖旋舞着寂寞,乐伎的歌吹悲凉着阳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匹赢弱的瘦马,在西风古道里恸响着历史的蹄音。
风摇的枯藤,凄呜的昏鸦,如梦如幻残阳下。平 沙万里,是何处断绝了人烟?蹒跚的旅途,何处是我的驿站?
西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北望祁连山,幽思衡 阳雁。驼铃声声.那可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诺言?风烟滚滚,那可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幽怨?苍茫 无语天际下,穿透岁月的脸上.热泪涟涟!
强汉盛唐的丝绸之路,那辉煌的郡邑大道,还剩 得几处断壁残垣?桑田沧海,塞北江南,茫然中我曾望眼欲穿。渭城朝雨,花明柳暗,纵把琵 琶反弹千万遍。可能唤来春风吹度玉门关?
千佛洞,呜沙山。莫高窟,月牙泉。我在梦想里 捧着你流泪的脸。咏一首唐诗唱一句宋词,我在欲望里掀起你蒙满黄沙的经典。
胡笳十八拍,吹弯了黄河古道。羌管浊酒霜满 地.雕就你石壁上的图案。
2
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 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 浪与黄莺的应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边欣赏 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 可以在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3
我的江南是一阕古雅的小令,小令里有荆钗 布裙的女子素手采桑于绿水之阳,有皓腕玉镯的女子踏着水车采着菱角;我的江南是雨中的 短歌,歌中有弄舟江渚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
我的江南,梅雨纷纷扬扬。泛舟南塘,桨声和着 雨声,点点惊飞了鸥鹭。
路旁的酒旗依旧古风扑面,酒肆里含笑的人儿依 旧有着秋水盈盈的双眸。酒香盈巷,只道有故人在这里候我,故酒未饮而人已醉。微醺之中 听得窗外雨打芭蕉,像古时女子拨弄的冰弦,有淙淙的音,有叮咚的韵,便认定是南唐后主 李煜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在同一场雨中,只是弄不清到底是南唐的那一场雨里, 还是唐时的那场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到了今天。
在光阴的流转中,如水的月华凝为青铜之镜。我 在江南一个女子悲秋的眼中瘦成薄薄的一枚黄花。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箫声里,玳玳花纷纷坠 落如雪。婉约的词人躲进玲珑皎月的帘后。这时,我听到了第一枚秋雨打在残荷上的声音。
我的江南就这样的从雨季里走过。
高考作文文化元素素材准备
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那绵延炳焕的文学著述, 历史文物,建筑遗迹,自然景观,人文史实,等等,汇成了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这是值得 引以自豪的的,2012 年高考作文热点必备素材——“文化类话题作文”。再加上世界各地的 文化遗产和精神结晶,它们都是我们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本次素材储备中 心从“文化类话题作文”这一主题入手,辑录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目的是让广大考 生能够在考场作文中撷取其文化精髓,使之为“我”所用。让我们的作文充满文化含金量, 成为具有文化素养的力作。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 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 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龙应台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龙应台谈文化: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 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 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 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 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 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话题释义:
对于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我们整合以下信息, 作为诠释的依据和参考。(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 国大百科辞典"七》P1)(2)“文化: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 术、教育、科学。”(《金山词霸》)(3)“文化: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一切活动及其所创造 出的所有事物之总和。一般意义上的亦即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 习惯以及人类其他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 社会(一)》P109)(4)“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当中,它凭借符号的运用得以 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成就,其中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模式。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科学衍生的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以价 值观尤为最重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其概念与定义的批评》) (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一)》P107)(5)“英、美传统 的文化研究者将文化理解为既定事实的各种形态的总和,即将文化视为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 神成果的总和”。(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论争》P1)龙应台认为,所谓文化,品位、 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素材点击:
文化美的内容层面大致可以分为两 个层面:一是各个历史时代所表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是每一个审美的个体所表达出的主 观想象和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社会思潮、审美思潮都是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的。尽管这种状况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其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和表现都 是大同小异,或者异曲同工的。下面选择一些文化类的素材故事,让我们各个从不的历史层 面和各具个性的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文字的侧面来了解其具体内涵。请看: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 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 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 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 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 向前。
(林清玄《水中的蓝天》)
[点击]此话题可为“劳动美”“细 致敬谨”“精神家园”“‘前进’与‘后退’”等。上述素材中,所表现的主旨,正如作者 在文中所说的那样:“‘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 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 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这样一联想,在生活中,古往今 来许多为了前进而先后退人生实践不胜枚举。例如,学者、骚人的撰文“爬格子”不也是如 此吗!
●端详这一枚贝壳,不由我想起台湾作家席慕容 的《贝壳》里的话:“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 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是啊,人的生命诚然 也是短暂的,渺小的,与时空无限的宇宙相比,个体的人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实为沧海一 粟。然而,人活在世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或许定能“更长”“更 多”一点,就是再短暂、再渺小,也要胜似贝壳里的生命啊!一个人的能力诚然有大小,但 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总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做得更好些,不论是“伟大”还是 “平凡”,都要尽可能创造出“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
(笔者《五彩贝》)
[ 点击]此素材可为“短暂与永 恒”“劳动与创造”“平凡与伟大”、“卑微与高尚”等话题。秦牧说:“当你拾着贝壳, 在那辽阔的海滩上留下转眼消灭的脚印时,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个人的渺小,但看着那由亿 万的沙粒积成的沙滩和亿万的水滴汇成的海洋,你又会感到渺小和伟大原又是极其辨证地统 一着的。没有无数的渺小,就没有伟大。离开了集体,伟大又一化而为渺小。”此话对生命 的启发很大。由此,我们还应该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柯蓝曾经说过, “生活和时间,只是一只大得无形的空白的框子,只有你用劳动,才能使它充实。至于充实 一些什么,这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空白的框子》)
●那天是潺潺的雨天,秋
雨淅淅沥沥下过不 停,驻足拙政园“留听阁”,心随雨动。近看,雨点从琉璃瓦楞上落下来,像一串串透明的 珍珠,正好打在檐下的芭蕉叶上,一滴滴,一声声,珠圆玉润,悦耳清心;远看,池塘里的 残荷静立雨中,任凭秋雨敲打,那嘣嘣的响声传入耳鼓,别有一番情趣。回首再看此景点的 “题名”,原来撷自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于是,不觉脱口轻吟: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点击]此素材可适用于“听”、“精 神世界的雨”、“心灵感悟”、“自然与人文”等话题。由此,我们一定会想到古人关于听 雨的人生体验:温庭筠在《更漏子》中所吟:“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那也是湿漉漉心情,意境与此神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 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 都到心头。”(贯云石《水仙子"夜雨》)诗人客游他乡,夜阑难寐,听秋雨敲打梧桐、芭蕉, 油然生羁旅愁思,那一声声,一点点,点点滴滴好似敲打在游子的心头。又如“听雨寒更彻, 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崇兄贾岛》)以雨声比落叶,大有见一叶而知秋的意境,表达了 对亲友的怀远之思。再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李清照的《声声慢》)此处更是以雨打梧桐,且通宵未歇来极力渲染愁思之深、 相思之苦。词人想到国破、家亡、夫死,老来漂泊,孤独无依,人生的处境已让人烦恼,而 今宵偏遇肃杀天气——一层秋雨一层凉,怎不让人愁肠百结?如果说女子柔情似水,望秋雨 而愁思,那么,再看豪放词人如何?“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避风雨,一任自然。 诗人笔下的风雨,显然是“人化的自然”,诗人回忆自己一生的坎坷,几起几落,宠辱偕忘, 含蓄地表现出不计荣枯得失,经得起挫折磨难的豁达心境。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 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 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 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季羡林《人间第一爱》)
[点击]此素材可适用于“爱(父爱、母爱)”、 “回报”、“承传”等话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诵着这首深蕴着母爱的诗句 怎么能够忘记母亲那绵绵无尽的一针一线,连结起了天下儿女一生的幸福与温暖。我们要在 心灵的深处去尊重、理解母爱,让神圣的母爱在我们精神世界里安营扎寨。仁者爱人,这也 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 /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兵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这是晚唐诗人 张乔写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与中唐盛行的边塞诗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去歌颂战争,抒发立功 壮志,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揭露军中矛盾,批评黩武行动,也没有去抒发将士 (包括诗人自身)思乡的情绪,而是描绘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景象,反映出边疆人民 团结和睦的理想生活图景。
[点击]此素材适合于“思乡”、“团 结”、“和谐”、“理想”等话题。边疆人民团结和谐的主题,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由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我们应该再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其艰难的历程,从昭君出塞、 乌孙和亲、文姬归汉等史实来看,这些汉朝的和亲政策对维持北方的和平起到了很大作用, 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 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 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格拉底)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 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 规谏。(培根)
[点击]此素材适合“交往与友谊”“外表与心 灵”“忠言”“规劝”“信条”等话题。吴伯箫说:“在人人都知道有‘我’的时候,忘我 的境界是不易体会的微妙的境界,也是最圣洁、最崇高,在市侩庸俗的生活里难以企及的境 界。像那半夜的钟声,它波动着深远的令人起肃穆之感的音响;也像深谷的花朵,它散发着 清越的素淡的幽香。”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忘我的境界又是受人尊重和爱戴的源泉。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 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 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 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 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 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卞毓方《张家界》)
[点击]此素材适合“自然美”、“山的感悟”、 “人与自然”等话题。张家界,这一自然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者在文章开 头自豪地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 的语言。”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 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其实,在我国,不仅有张家界的山,还有九寨沟的水;有苏 州园林,也有故宫博物院,等等。这些都是自然与人文的最好杰作。天人合一,从中略见一 斑。
思维发散:
1.中国文化中的体验
孔子的“天人合一”观念本身有其深刻蕴意。孔 子既然把道德本体化,那么,他的“天人合一”观念,就是人和道德的“自我同一”,他的 “天”就是道德,是人的内心外化出去的“天”,因此是人和道德的自我同一。可见,儒家 的“天人合一”学说不同于道家的“天人合一”学说,但它也是对人类生存实践的一种很有 深度的感悟。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提醒我们,人和外部的世界──包括人与人、个人与 群体、人与自然之间要处理好关系。他把整个世界完全看成是一个道德的世界,道德化的世 界,也是一种美好的世界。所以,人和这个世界应该是同一的,这个同一是道德的同一。因 此,孔子的学说最后归结到:人与人之间都应当是和谐的、和平的、友爱的,未来的世界前 景是“大同”的。这都是非常美好的道德体验。所以,今天要是用“科学的观念”来研究儒 家的道德学说,则会发现,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是过于理想化的,是一种道德的“乌 托邦”。
(《道德体验论》刘惊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运用方向]
⑴自我同一⑵人与人、个人与群体、 人与自然⑶和谐、和平、友爱⑷道德的“乌托邦”⑸理想与现实⑹认识和实践⑺道德和人生 ⑻道德境界⑼生存与价值
2.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都增 加了一些新的因素,作文素材《2012 年高考作文热点必备素材——“文化类话题作文”》。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加快了各国间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从国内环境 看,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一方面是对外国文化的“引进”,一方面是把中 国文化向外传播。
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 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广大学人,历来十分关注中外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的接触及其命运, 并有许多思考和见解,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瞿林东《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
[运用方向]
⑴交流与合作⑵拿来主义⑶文化与 经济⑷封闭与开放⑸文化与政治⑹引进⑺外来文化⑻文化交融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任务之一,这是我们党对“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论述的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也是我们党执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这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对我们宣传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新的更高的要求。先进文化是中华民 族几千年优秀文化凝聚的结晶,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它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运用方向]
⑴先进文化⑵凝聚力⑶前进方向⑷ 创新与发展⑸科学与文化⑹特色⑺积极探索⑻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⑼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