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一:散文阅读

  2014 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散文阅读

       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  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  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  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  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  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  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  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  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对于简答题,除了应该采用上面介绍过的答题方法来答题之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  几点:

       1.要有整体观念,应把全文看做一个大的语言场,注意前后文的联系,不要只取一点,  不及其余。

       2.要充分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它们往往有最明确的提示性与暗示性,有些文句就是  答题的基本语言材料。

       3.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前提,去鉴赏表达技巧;依据表达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  基调和思想内容;以联想与想象去体味、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去体味作品  语言的精妙。

       4.抓住文体特点,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体知识,巧妙答题。

       5.注意突破思维定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贬损。

       (一)命题特点

       1.词语理解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  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  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

       (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

       (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

       (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句子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  几种语句: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③.揭  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统摄全篇,即  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3.筛选整合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散文阅读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  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  明。

       4.技巧分析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  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  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  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这种题型常  见的提问方式是: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  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  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  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4)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5.物象分析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  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人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意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形象分析

       散文是以写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  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感知散文的形象,把握形象  的特征。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是归纳概括散文中的意象或形象,二是考查形象的作用。记  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  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

       (2.)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

       (3.)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

       (4.)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

       7.语言修辞

       常见的设题方式是: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  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8.布局谋篇

       常见的设题方式是: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首段(末段)的作用。(或:文章主要写„„,却又从„„写起,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请简要分析。或:文章末尾引用某某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或: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或: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

       9.内容要点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需要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即要求学生能真正读懂文  章。能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在完成这思维行为之后,还必须具备语言的转化能  力,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原话”)变成自己的话。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2)“„„”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0.有关探究

       设题重实际: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  合高中生作答。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  处。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  意发挥。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很少有现成的答案。  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  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风”。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  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  等。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对文本内容中的疑点、难点提出,提出问题,深入研讨。(评析)

       (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  辨析判断的能力。(辨析)

       (3)质疑某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质疑)

       (4)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回答问题。(往社会拓展)

       (5)根据文本涉及的语言文学知识、写作艺术,分析文本以外的作品。(往文学拓展)  

       (6)对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假设而作答。(往假设拓展)

   (二)方法技巧

       1.词语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  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  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  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旬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  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句子理解

       (1)在原文寻找关键信息。具体步骤如下:①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  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②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  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2)答案表述的原则:①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  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②忠实于  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是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  本原则,即答案从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  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③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  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3)答案表述的技巧——截

、改、写。①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    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②  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  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椰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  表述。③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全篇或全面理解上下  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  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二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  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3.筛选整合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时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  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  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  子,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  凝练、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具体步奏如下:

       (1)读懂暗示语。散文写景、抒情或叙事,作者为了表情达意总是对人物或事件、  时间或空间、景物或感情作某些暗示、标识,或明或暗地给读者传递阅读信息。

       (2)悟透概括句(或总结句)。散文的一些概括句(或总结句)是作者感情的升华或  表意的集中体现,隐含诸多阅读信息,对它应深入解读。

       (3)关注过渡句。.过渡句不仅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同时还常常隐含上下文诸多主要  信息。

       (4)此外散文阅读还应注意一些指示语(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如此”等)、  情态语(表明人、物情态)、感情句、主旨句所隐含的信息,对其正确地辨别、筛选有助于我  们阅读作品,解答试题。

       4.技巧分析

       散文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地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  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要注意以  下几点:

       (1)从表达方式角度思考。要多角度,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种,所起  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  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  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  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  性题目时,一定要设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  目了然。

       (2)从选材组材角度思考。要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  典型、真实、新颖、有力。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营造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深化了主题、点明题旨等等。

       (3)从表现手法角度思考。要用术语,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  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  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  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  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  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4)从结构安排角思考度。要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  是否运用了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运用了制造波澜;是否做到了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从语言运用角度思考。要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  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  澎湃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话、夸张、  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5.物象分析

       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  形象特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  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意象之美。

       这种题型应该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散文物象特征的概括,一是要找准信息区间,二是要抓住提示性的关键词句,  三是注意概括要全面、准确。

       (2)分析散文中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首先要区分散文的类型,  一般来说写人的寻品,写事的析理,写物的找志,写景的析情。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分析“形”  与“神”的“契合点”。①联结上下文线索的作用;②充实文章内容的作用;③深化升华主  旨的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  主要物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6.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  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于  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  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等方面人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  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  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鉴赏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  

   (1)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在鉴赏人物形  象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又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2)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包括:①环境和情节对人物的作  用;②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③人物描写的技巧:  人称、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7.语言修辞

       很多散文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出散文的语言美,可采取以下步骤。  

       (1)判断该语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拟人、  比喻、对偶、夸张、反复、借代等,应根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准确地进行分析。

       (2)分析该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  鸣。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  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在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    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  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  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分析语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从全文的感情基调出发,结合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揣摩该语句蕴含的作者感情。

       8.布局谋篇

       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应注意段落的位置,具体而言:,

       (1)首段的作用。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  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  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  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  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  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中间段的作用。①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  ②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  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  (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  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③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  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3)末段的作用。①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或兼而有之,②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③末段也有暗示主题  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4)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句  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  的效果。

       9.内容要点

       读懂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中心,是答题的前提。面对具体的问题,还要注意答题  的角度和技巧。具体地说,可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逐点梳理,压缩归纳。这个方法主要针对材料内容丰富,答题“点”比较清晰  的试题而言。对“点”较丰富的材料,答题注意一个个“点”依次梳理过去,对每一个“点”  加以适当压缩提炼即可。

       (2)剖析形象,加工提炼。因为是文学作品,有的全文形象生动,有的部分语句段  落形象生动。,对这样的文字归纳概括,我们必须解开这形象的“外衣”,还原作者的本意,  然后再加以加工提炼。这里说的“形象”,可能是运用了某种艺术手法(多为修辞),也可能  是行文的风格幽默诙谐。

       (3)大处切入,分解层次。一些文学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描写,有些地方描写得很  细腻,归纳概括的时候不能就这些小的层面简单抽取要点,而是要从作者的中心意图出发,  大处切人,在主题的统摄下分解材料里面的层次。

       (4)抓住核心,挖掘本质。这种方略主要针对于面向全文主旨的归纳。文学作品追求  含蓄,我们答题的要求恰恰要求直接明晰,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挖掘作者的用  意,恰当地加以概括表述。

       10.有关探究

       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而不在于结果本身。  所以,评价探究题关键看考生是否进入了问题情境,是否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    是否显示出探究的意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一要从多个角度、多面人手,对作品  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把握;二要在把握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三要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前提下,  表达出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  探究性题目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  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浅的浏览后,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从而犯  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强调个性决不是不要  文本、不要原则、无根据地乱发意见,探究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  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  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作辩证的认知。

       (2)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是答好探究题的  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的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  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物形象的把握来讲,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  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  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

       (3)选择探究切人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是从主题角度,还是从表达技巧角度;  是从作者角度,还是从“我”的角度;是作深层探究,还是作广度视角探究;这些,既要从  题干中“读”出来,又要根据题干要求,选择一个或多个切人角度。特别要学会根据文章本  身的内容进行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章联系较为密切的方向作为探究视角。一般说来,  对一个文章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字面上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进行解读,  这就可以获得一些具有个性化的说明,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章产生的时代,  对文章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对文章进行考查,  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把文章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  这样就可以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通适用的一般意义,就可以实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  品的丰富意蕴“的目的。

       (4)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善于有序呈现结果。探究性的题目,问题往往设计成:  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应  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述;其次,有  序地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角度与层面应属两个不同的纬度,当它们彼此不交叉时,  可以分别表述。而且不管哪个“角度”和“层面”,都要善于由浅近到纵深这样地有序排列,  且在每一条的前面,都尽可能地用一句纲领性的语句作个提示,这样就保证自己的陈述条理  清楚,层次井然了。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角度”还是“层面”,都要选定两到三个,  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的要求。

       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蟋蟀恋爱过程中“极端的雌尊雄卑”。

      【注:本文作者  李广元】  

    

   散文阅读物象作用题方法指要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  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作者塑造物象就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根据考纲要求,学生  要学会感受形象,这形象在散文阅读中既包括物象,也包括人物形象。命题者从文章的物象  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在结构上的作用。(2)某物象对  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现在就这一考点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    拨开迷雾,见得光明。

       【方法指要】

       物象作用题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1.文章的结构形式;2.内容、主旨(包括作者的  思想感情)。具体如下:

       1.结构上:主要是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  使文章更紧凑。

       2.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3.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了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  也起到点明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以《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为例来谈谈散文中物象的作用。《荷塘月色》写了荷塘  上的月色和月下荷塘,荷塘和月色贯穿始终;《听听那冷雨》中,从江南的杏花、春雨写到美  国丹佛山的黄昏的雨,从绵绵春雨写到潇潇秋雨,“雨”贯穿始终。这是物象在结构方面的  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朱自清借对月下那繁盛茂密、幽微清雅的荷塘的  描写和荷塘上的那淡淡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优美、雅致的境界,让作者沉迷其中,表达  出暂时忘却内心的烦恼,幻想超脱但又无法超脱的心境;余光中借对各地的雨的描写、抒情,  写出领略最美的意境仍需回到中国,表达出作者的乡思乡愁、故国之恋。这是物象对情感、  主旨的作用,借这些物象的描绘来点明文章主旨,抒发情感。当然对各地、各种情境下的雨  的描写,对内容也起到一种充实的作用。

       【典例展示】

   牛铃叮当

   李清明

       水乡多水牛。

       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  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

       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  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  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

       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  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  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  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地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  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

       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  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  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  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  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  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头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  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  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  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  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