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 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少于800 字。 不得宿构或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 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 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 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 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 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 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 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比如,2010 年高考山东卷:“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 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这道作文题所给材料就是一句名言,审题时抓住名言中的关键词“光明和阴影”,从中悟出 “光明”的比喻义“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心理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 压力缠身;还指心灵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 由此入手,该材料作文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了。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 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 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 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 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 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本道作文题有两则名言,在名言之后,命题者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 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 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抓住第一句名言中的“绝顶”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 某些深层内涵: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 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 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 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 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 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 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 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 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还可综合两则名言立意: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佳作示例】
人生何处不精彩
李文烽
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 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 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
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 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 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
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正因为皮斯托瑞 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 样精彩。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
2012 年10 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 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 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 空白。
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 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 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
1989 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她靠自己的努力与 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她招了40 名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 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仅仅用了3 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 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 多人,产值将近3 亿元。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 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 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 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威廉·钱宁说过:“要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华碧先 前做小生意——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在顶峰创造了精彩, 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
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
【点评】
作者通过名言开端,然后引出材料要点,紧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可谓言简意赅。主体部分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深入阐述“人生何处不精彩”这一中心论点,结尾 再次回扣材料并与开头呼应,使之浑然一体。可以说,全文中心突出鲜明,结构一目了然。 典型的论据,深入的分析,精当的语言,让文章也收获了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林宇昕
看风景,不该在山顶,因为东坡曾云:“高处不胜寒”。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尼采的处世 之道,也就是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语花香。
周汝昌先生无愧“为芹辛苦见平生”的美誉。虽一生坎坷,耳聋目近盲,但他在辛苦的研 究路上一走就是六十载。时年九十余岁,他仍坚持每天用盲文写作。
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魅力,令一个人为此痴迷一个甲子?不是名和利,而是在过程中享 受的乐趣。班廷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最 美的风景,不在山顶,而在路上。世上为一项事业痴迷的人之所以痴心不改,大抵是因为他 们深知这个道理。
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
“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被誉为“征服冠军的冠军”。他不因先天身体缺陷自暴自弃,而 是用“丁”形义肢踏上跑道。艰苦的训练,只为登上奥运赛场。他鼓足勇气竭力在赛场上奔 跑。虽然他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微笑仍在他脸上绽放。
为什么幸福不只眷顾达到巅峰的人?因为尚在路上的人有目标与追求,正如王绍男所说: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纵然路远天寒,但只要有追求,路上流 光溢彩、摇曳多姿的美景照样迷人!
最美的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凭借雄厚的实力唱响中国。此后,他的生活便被鲜花、掌声簇拥。 然而,这一切给予他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奈。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 环渐渐消磨殆尽。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到达目的地更有趣味。”即便是顶峰之景也无法取 代路上的风景所具备的美。追梦的路是坎坷的,但也只有踏上征途,我们才能享受那份充实。
路上的风景最美,路上的人最幸福。正因如此,单田芳年逾七旬,仍不“封口”;理查德 痴心于汉字,乐此不疲;姬十三剥科学松果,满怀激情„„
前行的人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点评】
本文的标题亮人眼眸,“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醒目、贴切,很有诗意,引人遐想。而后 作者从三个方面运用特色语言标志“最美的风景,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路上邂逅的鸟 语花香”、“最美的风景,不是巅峰上的天光云影,而是路上的‘流水飘花’”、“最美的 风景,不是顶峰的手可摘星辰,而是在于路上的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很有创意地引领出 各部分的论据并加以深入分析、阐述,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陈晓娜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说一千个读者去读同一本书,从不 同的角度看待它,便有了不同的想法。就像登山,从山脚望,觉得山很雄伟;从山腰看,觉 得世界真美好;从山顶俯视,觉得世界如此之小。这都阐述了同一个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 你会发现不同的美。因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
“塞翁失马”的故事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位年轻的儿子骑马时将腿给摔断了,儿子大好年 华却要跛脚一生,父亲十分感伤。哪知朝廷征兵,儿子却因跛脚而得以留在年迈的父亲身边, 享受天伦之乐。
这讲的就是对事情的辩证看法,既有弊亦有利。学会多角度看待事情,我们就可以少犯一 些错误,多添一些美好。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
莫言,这位笼罩着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的作家,可能在 10 月 11 日前并不被众人知晓。10 月11 日之后,记者的争相造访、作品的出版断货、电视节目的邀请始终不断。这是“明星效 应”?莫言自己也说这些只是一段时间的热潮,过了这个劲头就会消停的。为何莫言如此低 调?可以说像莫言那样平心静气地看待获奖,就不只是中国传统里的谦逊了,而是底气,是 潜心问学终获回报的自信,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传播飘扬的自信。
人是多面的,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才能全面地了解人。
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是,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却总会碰到“不如 意”。有的人追求金钱,认为这便是幸福;有的人追求名利,认为拥有了名利就拥有了幸福„„ 在物质观念笼罩下的人们,越来越少追求精神幸福,追求所谓的恬淡舒适的生活。物质和精 神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单重视物质的需求,亦不可只追寻精神的富足。
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便会寻得幸福的真谛。
多角度看待事,多角度看待人,多角度看待人生„„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美好。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作者从“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事”、“我们 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待人生”这三个方面反复阐述“我们要学会 多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好”这一中心论点。深入浅出的论述,一目了然的结构, 质朴无华的语言,给读者以感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