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考作文如何得高分”

                   近读湖北朱家林先生《高考如何得满分》一文,标题  诱人,读之砰然心动:“审题善于思辩,立意稳中求新,想象扎根现实,技法仿中生巧,语  言灵动畅达。”言简意赅,涵概写作精髓;条分缕析,不愧经验之谈。然笔者执教几年,深  知指导高三作文如“画犬马难”。遑论“满分”,即使“高分”,也要呕心沥血。文中“如  何”二字仅吊读者胃口,可操作性委实不强。有鉴于此,兼之感悟于北京曹阳、梁捷老师的  经验启迪,仅将高三作文的训练思路及其措施略叙如左:   

          一、垂之以范     古人常说不依规矩不成方  圆。这规矩也可理解为铸造器物的“范”。而具体到高三作文教学,“规矩”及“范”即高  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想让学生作文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就要让学生吃透评分标准,而能“画  虎成虎”。具体对策就是:    

 

          二、细化垂范,排除误区     二00 二年语  文《考试说明》,将“基础等级”规定为D 级五点要求,将“发展等级”规定为D 级四点要求,  虽作简要阐释,可操作性仍属不强。我们参照《作文成功之路》中《高考作文“发展等级”  说求解》,将“发展等级”细化为十二个评分点并加以阐释界说,且将材料影印,发给学生人  手一份,让学生反复研读,谙熟于心。     

 

              三 、 选 印 范 文 , 对 号 “ 发  展”     仅将“评分标准”细化,学生即使谙熟于心,所记  的仍是抽象条文,还必须选取典范,让学生对“发展等级”十二评分点在头脑中“对号入座”。  这点也正是北京五中梁捷老师的成功经验。据此,我们选印了《作文成功之路》上的四篇范  文及专家评析。以《追求思维的灵光》印证高考作文“深刻透彻”;以《森林小学趣闻》印  证高考要求“构思新颖”;以《走进四季》印证“有文采”中的“用词生动、句式灵活、文  句有意蕴”;以《我的自白》印证“有创新”中的“构思灵巧、见解新颖”。学生反复研读,  对号入座,顿收化抽象为形象之效。继而实战演习,选评学生作文,以“发展等级”尺度衡  量赋分。学生们心悦诚服,积极参与,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大面积提高,收效显著。   四、授之以方。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作文大有所成,仅靠“垂范”远远不够,不过作为“入门”功夫。要想期望  有成,还须送其“利器”,即授之以为文的具体方略:     1、  扣住话题,巧妙为文。     话题作文,既可避免猜题押题,  有可给学生以驰骋的天地、广阔的空间,备受命题者青睐,也当为最近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       话题作文,要求比较宽松,但必须围绕话题扣住话题,  绝不能游离话题,是绝对不容置疑的。如我们以“风”为话题,无论是自然的风、社会的风、  还是有形的风、无形的风,无论是东风西风、冷风暖风,还是党风民风、正风斜风,赋之以  形,绘之以神,均可言之成理,顺理成章。关键即在于:万变不离其宗——“风”字。       话题作文,话题必紧扣,但不一定如以前材料作文的    “明引”,可以“暗扣”。侧重的是与话题的内在联系。故为文之道,重在精心构思,巧妙  为文。如最近设计的以“舞台”为话题的作文训练,高三六班的李秀丽同学的《走下舞台又  走上舞台的舞蹈家》,以“舞台”的“演出”及“人生”语意双关,构思巧妙,抒写动人。至  于运用童话、多幕剧,以形式出新,如语言功力可及,均可得“发展”分。        2 、 文 体 不 限 , 记 叙 上 品 。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文体要求,多为“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而二000 年取消了“除诗歌外”字样。这就标志着高考作文文体要求日见宽松。(至于  诗歌参评,是非优劣,自有专家论证),学生在文体的选择上大可扬长避短。但通观近几年高  考优秀例文,记叙类文章入选比例为高。如一九九八年年高考《习惯》,江苏省所选范文,有  四篇属于记叙,仅有一篇属于议论。二000 年高考作文,《作文成功之路》选登四篇,每篇都  以记叙描写见长。有鉴于此,我们的作文训练着眼点即放在记叙描写上,特别强调以细节取  胜 。       3 、 命 题 精 警 , 耳 目 一 新 。       “题”,额也。代表人的面部最醒目的部分。作文题目  也是如此,它可给读者以第一印象,是文雅简练,还是粗俗拖沓,是匠心独运,还是马虎苟  且,往往一目了然。而近年盛行的话题作文,题目可以自拟,这就更需要作者精心设计,妙  手偶得。如高三统考要求以“风度”为话题自拟题目的作文,我教的高三五班高海鹏同学拟  题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例举名人实例阐明了“风度”源于“气质”的道理,被定为一类  试卷。而题目被阅卷人以精彩的标志标出,可见,命题作用功不可没。可称之为首战告捷。        4 、 选 取 新 材 , 旧 材 翻 新       二000 年高考作文规定“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  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这就等于告诉我们:无论记叙、议论,  一定离不开选取材料。《作文成功之路》将“选材新颖”阐释为“新颖”,即不用或少用八十  年代常用的那些材料,注重选择新近出现的人和事,选择新近看到的社会热点,科技信息,  在时间上出新。对于陈年旧事,如果能在角度上出新,换一个人们未曾注意的角度,发现新  的内涵,老事例也能出新。时间上出新,角度中翻新,不愧为经验之谈。       时间上出新,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剪录报刊杂志上新闻  时事,英模事迹,百业新秀,科技新篇。     角度中翻新,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搜寻历史上言之成理的“翻案文章”,作为我们翻新的蓝本。如唐代的罗  隐的《西施咏》:“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诗作一反古人“女人是祸水”的观点,历史客观地分析了家国兴亡的原因,堪称“翻案之作”  的典范。指导学生明了事理之后,即可指导学生对世上万物进行多角度审视。如写橡皮“一  心盯着别人的错误,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是批评橡皮狭隘;而写橡皮“为了帮助别人改  正错误,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则是赞颂橡皮无私奉献。此类多角度审视,则是旧材料翻  新 。       5 、 感 情 真 挚 , 以 情 感 人 。       《高考说明》在“基础等级”中“思想健康”之后增加  “感情真挚”四字,有着深远的具体背景。“思想健康”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  基本体现,绝大多数考生不会顶风而上,不必赘述。而“感情真挚”却不尽然。据北京曹明  及梁捷老师面顾高考阅卷抽样分析,考卷中有比例不少的文章是“为情造文”,如写“家人  车祸”、“父母离异”等悲惨故事。目的是以廉价的感情打动读者。真实可能“骗”得同情  打了高分,然而同事例多了,阅卷人自然倒了胃口,大呼上当。于是众口一词批评矫情,故  于《说明》中增加“感情真挚”。有鉴于此,我们在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在“思想健康”  的前提下,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而不要附加、装饰。训练初见成效。       6、格调高雅、语言动人。      “高雅”指材料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品位档次较高。二000 年高考,一名考生虚构了一个    皇帝选妃子的故事。“我”高高坐在金銮殿上,众大臣献上无数女子,胖瘦高低不一,“我”  不知哪个为美,于是各位大臣争相陈述自己所献女子的美之所在。“我”挑肥拣瘦一番,最  终兼收并蓄。这 个故事的 格调未免太 俗,缺乏时 代和现实生 话的气息。       而有一篇考场作文,因为其中一段材料,得到了阅卷教  师的好评。原文是:     对历史人物项羽,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看法。“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  责备项羽不能忍辱负重。“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  空浪花。”这却是感叹项羽少有的英雄气慨。“乘运应须咤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  起新丰日,项羽何曾在故乡。”这又在感叹项羽的目光短浅。可见,对同一历史人物,从不  同 角 度 分 析 , 可 以 有 不 同 的 传 说 , 应 该 说 这 些 结 论 还 都 有 道 理 。       对待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项羽,作者巧妙地引用三首古  诗,来说明后人的不同看法、评价。其中,有历史,有文学,文化含量高,飘逸浓郁的书卷  气,且文采洋溢,难怪获得考官的青睐。     在作文训练中,  我们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刻意训练格调、语言。然“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的训练  非短期所能奏效,须仿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以上六点,大致涵概训练方略。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学生作文在这几方面均有不同程  度的提高。  五、导之以蹊     前面我  们叙述了“授之以方”,然不引导学生攀登奇峰峻峦的途径,也无法领略登堂入室观赏无限  风光的乐趣,这就需要“导之以蹊”。     1、志在必得,  鼓勇而前     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激烈竞争,部  分学生必然在“发展等级”面前望而生畏,甘愿放弃。针对这种“恐敌症”,我们应给以心  理疗救:“发展等级”分并非“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及”,而是只要努力,就希望获得,  况且四大项中有一项突出也可得满10 分!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能说放弃!只有鼓勇而前,努  力争取。成也欣慰,败也潇洒,如此才会无怨无悔!     2、  寻“米”下锅,练笔储存。     人们常说“曲不离口,拳不  离手”,意思是说“功在不舍”。而要在作文方面有所进取,也须不辍练笔。而要练笔,也  要有练笔材料,正象下锅之米。有人等人提供,谓之“等米下锅”;有人自寻材料,谓之“寻  米下锅”。我们要想练好笔作好文,只有肯“寻”。这“寻”来之米来之不易,当储存备用。        3 、 观 剑 识 器 , 悟 出 要 领 。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作文也是这样,只有“游  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才能耳濡目染,意到笔随;只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才能解读生活解读人生。关键在于“妙悟”。     综上所述,  老师的作用重在于“导”,而学生成功之诀即在于“悟”。  六、砺之  以硎     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也就是说,即使龙  泉太阿也离不开磨刀石的砥砺作用,何况一般顽铁?)而作文训练中的砥砺,我们以三字概  括(严、速、美):        严,即把关从严,  要求从严,决不苟且;       速,即定时写作,  兼顾质量,决不拖交;       美,即卷面美观,  工 整 清 洁 , 争 得 青 睐 。       结 语 :        粗陋之见,仓促成文,献芹方家,以祁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