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 以 苦 难 &n bsp; &nbs p; &n bsp; 王 婉 听 &n bsp; 来 两 斤 黄 连 , 不 加 糖 。 &n bsp; &nbs p; &n bsp; —— 题 记 小鹿柔软如苔的舌头急 切地在掌心舔舐,猿猴灵巧的手爪贪婪地抓取着囊中的点心„„我们陶然于这喂食过程中给 予的满足,怜惜于野生动物渴盼的目光,却在无形中扼杀了它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于是,麋鹿的伶俐细腿 愈发迟钝,猿猴逐渐失去了树间飞跃、逐抢蜜桃的姿态,没有学会觅食的小熊食了满腹的塑 料袋后在冬季里悄然死去„„它们被喜爱着,却因这份喜爱而被剥夺了在自然中竞争、吃亏、 受伤,继而成长的权利。正如那挣扎破茧的蛾被“好心人”帮忙剪破了茧壳,失去了与苦难 相拼撞的过程,翅膀无法在剧痛中充血膨胀,只能作为一只羽化失败的巨虫俯在地上奄奄死 去,再也不能化作亮丽的蝶冲向蓝天。 所幸,我们意识到了不从苦难中汲取的营养是多么单一,于是野生动物园旁的警示牌昂然立 起,严惩的法规也纷纷建立。可又有谁在我们自己心中树一个“禁止喂食”的牌子?难道我 们不像那无知待哺的动物一样,也正眼巴巴地盯着那来路不明的安逸,极力地张大嘴巴等待 馈赠吗? 是啊,我们是一样的。我们 喜爱野生动物正如同我们喜爱自己——或者,可以称这种变了质的“喜爱”为溺爱与纵容。 枕在不劳而获的天鹅绒中,我们没有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惕,却多了那“身体强 壮,东张西望”的“风筝人”,我们没有了巴尔扎克那般勇于品尝苦难的“缺口精神”,却 多了艾略特笔下虚浮而无所依靠的“空心人”。爱因斯坦曾把那没有理想,缺乏困难的贪图 安逸享乐者的愿望讽刺为“猪栏理想”,我们的确已在蜜罐中泡得太久,可又怎能真正甘心 做那连翻身都无力的家畜?要知道我们缺的并非饲料,而是以苦难喂食心灵的勇气。“心也 许会受伤,会流血,但那正是心的功能啊!”毕淑敏如是说道,“愈合之后,它必定会比以 往更加强大。”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 的最好的东西。”正如罗曼•罗兰所言,我们能喂给自己最好的食物,便是那苦似黄连 的磨难。唯有此,才能锻炼出一条坚强的舌头,在尝遍天下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之后,找到真 正属于自己的那份花蜜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