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优秀作文

                 ;             &  nbsp;  抓住根本看轻其余       草船借箭是千古流传的佳话,这篇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  特别是将三国中几位重要人画得逼真传神,主角诸葛亮的智慧与肚量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  还有周瑜的嫉贤妒能,鲁肃的老实巴交,曹操的疑神疑鬼,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不过这样经久不衰的典故往往引来更多的关注,有人提出借箭不足十万支的话题也就  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故事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十万支箭三天交清,否则治罪,但如果出现一  些意外情况,比如大雾飘散,曹军箭少,也很有可能是诸葛亮白忙一场,最后让周瑜抓住把  柄。

       其实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我们常批评“捡了  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那么拘泥于借箭够不够十万支,也有分不清主流与支流之嫌了。

       故事要体现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一做法就是文章的重点,仅凭这一项  就足以让众人心服口服。假设诸葛亮只借箭八万支,或者五万支,想必众人也会为他的机敏  大胆所征服,还有人会给他治罪吗?周瑜必定是甘拜下风,自叹不如,毕竟想不出如此计策  的周瑜是没有脸面为箭的数量说三道四的。

       因此,作为比周瑜还不如的我们,是不应该为足不足十万支争得面红耳赤。我们看到  的是草船借箭,而不是十万支。

       哲学的辩证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说,我们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已经  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古人和今人一样有理由抓住事物的本质,唐朝时有一位白袍将军薛仁贵,  用兵如神,为唐王朝攻取辽东,大唐天子笑逐颜开:“我不喜欢得辽东,喜欢得将军。”拥  有一位用兵如神的将才,何愁天下不定。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锐利  的目光和敏捷的身手,抓住问题的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数学题,什么X 啦Y 啦,都只  是一只逃窜的狐狸,你只要抓住它,就完成了一次打猎。”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狐狸。要  做一名合格的猎人就不应该被路边的风景所吸引,也不要被拦路的荆棘吓住,更不能因为一  些小利益而放弃了大原则。

       当我们学会抓住根本,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离成功也不远了,到那时,十万支箭,  八万支箭,有什么区别呢?因为我们懂得了草船借箭的智慧。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标题的书写与文章表达浑然一体,在论证的思路上条分缕析,  从文本的分析逐渐过渡到理论的阐述,并融到现实性的思考中。分析—阐述—思考,形成一  种特有的文脉,全文思维灵动缜密,是一篇难得的文章。

       空白中的独舞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  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  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  的深义。

       而后,生命以退让以不完满的空缺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白。

       茶:引恬淡上了心间

       西方人喜欢咖啡,浓烈而沉重。那种如铁一般的黑,泛着机械和金属的光泽。细抿一    口,使满口的苦涩,强烈的提神效果和密匝的水汽,通透而不留间隙地攫住你的思想,裹住  你的神经,像一个霸道的人,一下子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所以西方人喜欢冒险,喜欢开拓和  占有。

       而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若有  若无的山岚野露,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等到夜深人静,新  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低缓就,慢慢冲泡,也不急,等着水汽渐散,再一个人去  细细地品舌尖上的一股恬淡,隐隐地感觉那一抹幽香融了月色山情:汇入了一片思绪的空白  中,所以好饮茶的东方人,恬淡睿智,每个人都是哲人,都是思想者。

       做人如饮茶,用微微淡漠,游丝般的幽香,给思绪给生活以更多的空间方可恬淡自如,  从容不迫。

       画:一片空白引情来

       一片叶子,毕加索会细细地绘出它在阳光下那些清晰的脉络,高更会沉默着刻画叶子  在阳光下的阴影,凡·高则会偏执地用大块大块的颜色涂抹叶子生之悲哀与死之疯狂。而无  论是谁,则都过于具体,过于注重那些事物的表象,换句话说,他们都过于完满。

       而中国的画家,则会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隐隐绘出那些寂寥的山,  而后就只有一片孤单的叶,无助地停留在大片的空白中,就像它孤独地飘荡在天地。有穷之  描绘展现无限之情怀。而这其中,空白,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担起此重任,利用虚  无而又充实的载体去负担一个天马行空,情溢天地的境地。

       这是智者的抉择。

       兴许人心如画,有时一点空白便要隐匿大大世界,而洞明世事之人,在于顿悟那一片  的空白。

       人:空自在心中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世界的本原也就隐藏在那片微小而不完满中。

       佛陀拈花示众,众弟子皆不解,而唯有伽叶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弟子顿悟”。  终继佛陀大业,这是人的智慧,在不完整的空白中,窥视了人间的真谛。

       人如斯,当紧守一片空白,空在心中,便全然洒脱,生命意义也由此显现。

       当我们在一片空白中独舞,悄然发现我们正拥有一片完满天地。

       点评:

       是美文的佳品,文笔的优美透露出作者的才华,全文有些唯美的气息。但文章若仅限  于此,那么行文会缺少一种生命的灵魂,难得的是文章的中心表现出强大的张力,将“天人  合一”的哲学理念贯穿其中,文章的华美与精致成为一种写作的风格了。

   拒绝空白

       空白是生命中的盲点。

       我以对生命的热烈追求来庄严宣誓:我拒绝空白。

       两千多年前孔子对人说过:“天生万物,唯人最贵。”

       我,生为人,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必须有奋发向上、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  向。

       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宣言。

       我崇拜孟子。他有“当今之世,舍我取谁”的豪情;他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坚毅。

       人生在世,身为社会一员,就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我有义务做到“达则兼济天下”。  

         当在热烈的追求之中遇到艰苦的时候,我决不会接受空白,决不会落得个“穷则独善  其身”。

       我要将自己的脊梁化为沙漠中坚挺着的胡杨,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  了三百年不朽。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庄子。拒绝他“终身不仕”,愿化归于自然。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陶潜。拒绝“守拙归园田”,“复得反自然”。

       人生于社会,怎能逃避社会?

       我决不会给生命留下一点空白。

       我有理想,我愿尽我所能为人类社会注入前进的一丝力量。我愿做到“仁者爱人”、  “仁者无不爱”、“泛爱众”的博爱。我愿如“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平;  我愿如“凭轩涕细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杜  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愿如“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所以我拒绝空白,拒绝“穷则独善其身”。

       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毅,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  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有沙漠中胡杨的坚韧。

       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拒绝空白,去追求我热烈的人生。

       点评

       行文遵循的写作是逆向思维的成果体现,全文充满一种饱满、积极的人生认识。立意  高远,不囿于固势,打破一贯的美学范畴和人生信念,文字和思路行云流水,旁征博引,有  较深厚的素养。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有人问过贝克特,他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贝克特回答说:“如  果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

       等待戈多,但戈多到底是谁?如果没弄清楚这点的话,即使戈多来了,我们依然形同  陌路,只会擦肩而过。

       在我的心中,“戈多”是现代人心中已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我们已在喧  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对于信念、理想、友谊这类事物已略感陌生。

       戈多是信念。对于人的渺小,古今同感。但现代人对于机器文明的强势,内心愈感脆  弱,信念的火焰更为缥缈了。诚然,人只是一根苇草,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  能思想的苇草,人具有万事万物无所比拟的精神力量。“人只是火花,被信念从今天送往明  天。”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会灭。戈多的归来也就为时不远了。

       戈多是理想。“少年的梦想是风的梦想,青春的思念是长长的思念。”这是北欧海员  远航时所唱的歌谣,当我们踏上人生征程之时,也应想想,自己是否已准备好理想要去实现。  人如果没有理想,便将陷于无边的空虚与等待中。与其让生命白白流逝,我们为何不现在就  树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来呢?

       戈多还是道德。在我们踏上人生的征途之时,切不可忘记当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带着  道德上路。古人欲立身立业者,必先立德。德如风,功业如草,风在上,草必靡,无往不利。  现代的人过于重利而轻义,以致缺少彼此的信任,内心怎能不感到孤单、有所希冀呢?以爱  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将时刻感到自己浸身于爱的暖流之中。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我们已坚定了人生信念,  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带着道德上路,那么就会发现“戈多”已在我们面前。

       戈多其实从未曾离开过我们,戈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匆匆于人世,忙碌于琐碎,  以至于连风的感觉时刻在从手边溜走。真正在等待的,其实是戈多,戈多一直期望着人们能  尽早发现他,使人重归心灵与肉体的统一。

         戈多今天已经来了,但愿人们能把握戈多,使他明天不至于再次离我们远去!

       点评

       思辨,成为该文章最大的亮点,写作是一种人生的独立思考,这一点在字里行间表露  无遗。对“戈多”这一多义性的象征符号文章有纵深的挖掘,间接地暗示了现代人精神和心  灵上的缺失,从而使全文具有了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