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高考作文素材:经典哲理短 文四十篇
看画与看人
当我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远看注意姿态是否婀娜,举止是 否从容;近看又注意衣着是否恰当,相貌是否端正;面对面谈,则注意言辞是否高雅,才学 是否充实。
当我们看一幅画的时候,远看只问构图是否严谨,气势是否 浑厚;近看又问着色是否典雅,用笔是否苍劲;细细欣赏,则问意味是否深长,境界是否高 远。
看画如看人,谁说不是呢!笔就像是你的朋友,当你雄壮时, 它正劲挺;当你拙朴时,它正苍老。
远离爱抱怨的人
家里有了垃圾,我们总是把垃圾打包装好放到垃圾箱里,绝 不会把垃圾随便扔在别人家的门口。
不要与爱抱怨的人交往,爱抱怨的人,其言行举止,随时随 刻都在抱怨,抱怨别家的孩子聪明,抱怨别人清闲自己忙碌,抱怨别人的住房宽敞明亮,形 成了一个抱怨的磁场,在这个抱怨的磁场里,处处充满了爱抱怨的“负能量”,就像一个随 随便便把垃圾扔在人家头上的人,不管你愿不愿意,见了你,就把垃圾劈头盖脸地向你扔过 来,弄脏了自己,也弄脏了别人,对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避之不及,不能让他把“抱 怨”这堆垃圾扔给你。
淡定获好评
唐太宗时考功员外郎卢承庆负责对官员们一年一度的政绩考 核,给官员们评定等级,评定等级事关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涉及个人利益,所以大家都非 常紧张。
有个负责运粮的官员遇大风而导致运粮的船只沉没了,损失 了漕运的米粮。这位官员很淡定,反正运粮的船只沉没了,结果就是那样,辩解也无益,何 况很多时候,每个人都是很固执的,你的辩解,没人会听,没人会愿意听,他若理解你,一 开始就会理解你,从始至终地理解你,而不是听你一次辩白而理解你。卢承庆也不例外,于 是就按自己的见闻、理解做出判断,于是给那位运粮官评了个“中下级”的结果,运粮官没 有流露出半点不高兴的神情。这倒大大出乎卢承庆的意料,搁一般的官员头上,早就呼天抢 地,给自己找出一千条不是理由的理由。后来,卢承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当时的各种 情况,特别是欣赏那人有宽洪的气度,改批注为:“天灾不是凭借个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 评为中中等。”运粮官也照样很淡定,既没有高兴的神采,又没有惭愧的言词。卢承庆对他 很赞许,最后改批注为:“宠辱不惊,评为中上等。”
很多时候,据理力争不如默默无言。很多东西,你据理力争 也争不来,不如看淡一些;争得来的话,不用争,也是你的。淡定,宠辱不惊,实乃人生大 智慧、做人的大境界。
梅兰芳摔盆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在舞台上擅长饰演旦角,也就是女性角 色,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深受大众喜爱。可是,作为一名男性,要把握好女 性角色的心理表情难度不小。
一次,为了表现一位女性吃惊的样子,梅兰芳一再思索,把 女性吃惊的样子反复模仿了几遍,总觉得不够味儿。这天,一回到家里,梅兰芳趁正在整理 衣服的妻子不注意,随手抄起一个瓷盆狠狠地往地上摔去,冷不防听到“咣当”一声巨响, 妻子惊得身子一抖,大叫一声,手里的衣服也扔到了地上,半天才说出话来,妻子的这一吃 惊的神情,梅兰芳看得清清楚楚,后来据此反复琢磨,巧妙地融进他的表演中,将人物演绎 得更加活灵活现。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向生活学习,不断汲取生活的养分,恐 怕就是梅兰成为京剧大师的根本原因。
把 自 己 的 能 量 激 发 出 来
一夜之间,寒气袭来,气温骤降,坐在屋子里,冷得人直打 哆嗦,裤脚筛糠一般。
运动场上,我和儿子你争我夺地打起了篮球,二十分钟后, 停下来休息,只见儿子嘴里哈着热气,满头大汗,不再喊冷了。
“为什么刚才没运动之前会感到那么冷,而运动之后会感到 那么热呢?”儿子问。
“那是因为运动把我们身体里的热量激发出来的缘故,就像 冬天的时候我们盖被子,不是被子把我们捂热了,而是我们身体里的热量被被子保存下来散 不出去,是我们自己捂热了自己。”我说。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很大一部分还未开发利用,开发 的潜力巨大。刀越磨越快,脑越用越灵。把我们人类的智慧充分挖掘出来,就像运动能把我 们身体里的热量激发出来一样,人类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降职树规则
战国七雄之中,韩国最为弱小,常常遭到其他国家的侵扰。 韩昭侯前期,韩国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 年,韩昭侯实行改 革,决定以“术”治国。
一天,韩昭侯饮酒过量,不知不觉便醉卧在床上,酣睡半晌 都不曾清醒。有个叫典冠的官员担心君王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官员典衣要了一件衣服,盖 在韩昭侯身上。
韩昭侯睡醒后,感到睡得很舒服,不知是谁还给他盖了一件 衣服,他觉得很暖和,打算表扬一下给他盖衣服的人。于是他问身边的侍从说:“是谁替我 盖的衣服?”
侍从回答说:“是典冠。”
韩昭侯一听,脸立即沉了下来。他把典冠找来,问道:“是 你给我盖的衣服吗?”典冠说:“是的。”韩昭侯又问:“衣服是从哪儿拿来的?”典冠回 答说:“从典衣那里取来的。”韩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来,问道:“衣服是你给他的吗?” 典衣回答说:“是的。”韩昭侯严厉地批评典衣和典冠道:“你们两人今天都犯了大错,知 道吗?”典冠、典衣两个人面面相觑,还没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韩昭侯指着他们说:“典 冠你不是寡人身边的侍从,你为何擅自离开岗位来干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 为掌管衣物的官员,怎么能随便利用职权将衣服给别人呢?你这种行为是明显的失职。今天, 你们一个越权,一个失职,如果大家都像你们这样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目无法纪,整个朝 廷不是乱了套吗?因此,必须重罚你们,让你们接受教训,也好让大家都引以为戒。”
于是韩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职。从此,韩国的官员 们都树立起各司其职,严明职责的观念。经过改革,韩国政令统一,国力迅速强大,其他再 也诸侯国不敢随便侵扰韩国了。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只 有每个人都按一定的规则去做事,整个社会才能有序运行。韩昭侯把典冠典衣降了职,看起 来似乎不近人情,可是却树立起了按规矩各司其职的规则,值得肯定。
违规如同掉进深涧
春秋末期,有一位名叫董安于的人被派往赵国的上党地区去 担任地方官。董安于初来乍到,下车伊始就深入民间调查,访探民心民意,寻求治理好上党 地区的良方。
这一天,他来到石邑山,只见山中有一条深涧,涧壁陡峭, 像斧削,似城墙;涧深百丈,十分险要。于是董安于找到在当地居住的人,问道:“这里有 没有人掉进过这深涧?”
当地人回答说:“没有人掉进去过。”
董安于又问:“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痴、聋哑、疯癫及精神 失常的人,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当地人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继续问:“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人们还是回答说没有。
董安于想了想,说:“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进这深涧里去 呢?”
当地人回答说:“这深涧十分阴森危险,谁要是掉进去了, 那还能有性命吗?因此无论谁,走到这深涧附近时,都万分小心,要么绕道而行,谁也不敢 去冒这个危险,连牲畜看到这深涧也都止步不前。”
董阏于听了豁然开朗,他深受启发地拍手叹道:“好啊,我 找到治理好这里的好办法了。只要制定好规则,约束好人们的行为,让人们明白违法乱纪就 如同掉进这万丈深涧一样有生命危险,那就谁也不会去触犯规则了。”
生活中,只要制定好规则,并严格执行,让人们知道违反规 则就像掉进深涧一样危险,就没有人敢以身试法,胡作非为了。
睡鼠哲学
在国外有一种特别嗜睡的老鼠,尾巴与身体差不多长,在短 短5 年的生命里,有3/4 的时间都在睡觉。也就是说,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约9 个月时间里,睡鼠都处于冬眠的状态,不吃不喝,在呼呼大睡。在即使不是冬眠的夏天里, 白天它们也照样在睡觉,直到夜间,才出来到处活动,因此,得名叫睡鼠。
冬眠中的睡鼠几乎停止呼吸,身体变得僵硬,同死了差不多, 外界的任何声音都不能吵醒它们。因此,极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可是,动物学家们发现, 大部分睡鼠在冬眠的时候仍然能从“虎口脱险”,成功逃脱。
那么,睡鼠是怎样逃脱的呢?
原来,睡鼠在冬眠的时候,由于尾巴与身体差不多长,如果 它的尾巴被捉住,睡鼠马上从睡梦中醒来,来个“金蝉脱壳”,迅速将外层皮蜕去,使敌人 只得到一点皮毛,而自己则逃之夭夭。
上帝是公平的,它给了睡鼠嗜睡的特点,使得睡鼠极易遭受 其他动物攻击,但是又给了睡鼠在睡梦中惊醒顷刻间蜕皮逃生的本领。人也是一样,上帝给 谁的也不多,给谁的也不少,因此不必沾沾自喜,也不必处处埋怨,上帝是公平的。
没有用,只是我高兴
当年,著名学者顾颉刚花几年工夫,写了许多文章,来做孟 姜女故事研究:“有人问我:‘你做的这种研究到底有什么用处?’我对于这个问句只有一 句话回答:‘没有什么用处,只是我的高兴!’”答得好,答得好。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本来无用,钻钻无用故纸堆, 写写无用小文章,只为遣此无用之生,于世无害,于人无碍,怕天地亦容得的吧。最要紧的, 明
知无用,但我自家高兴啊。生此世上,做人一回,能有一两件自己高兴的事做做,这 般人生,就有些意思了吧,就不算太坏了吧。倒怕的是相反,为名忙,为利忙,终于忙成一 个成功人士,有用则有用矣,却一辈子尽做自己不高兴的事,这才伤心呢。
高不高兴,有没有用,我们更在乎哪个呢,这也就是人各有 志吧。不说谎,我是一定要向顾颉刚学习的,情愿“没有什么用处”,高兴就好,看自己高 兴看的几本书,写自己高兴写的小文章,就算是哄自己高兴也好。不用说,要被人家骂无用 了吧,无用正该挨骂,不冤枉,高兴要紧。
活给谁看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拒绝治疗的念头刚一生出,就被家人苦 苦哀求:为了我们,你也要活下去啊„„
此人在最后的岁月里饱受三次手术痛苦。出生不由己,善终 也同样。
一女孩硕士毕业考取博士,同时又被一家公司录用。其姐苦 口婆心劝告:一定要继续读博。原因仅仅在于她本人年轻时没有机会上学„„女孩只好硬着 头皮读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她以此回报姐姐曾付出的牺牲。
一个姑娘婚礼前突然发现男友品行不端,她告诉母亲不想结 婚。母亲软硬相逼:证明都开了,可不敢让人看笑话„„姑娘婚后一个月怀孕,两个月闹离 婚,半年后走出围城,十个月后成为单亲母亲。人们宁愿接受一个悲剧合情合理地发生,却 不能明智地选择不让它发生。
是的,所有这一切源于我们的身不由己,源于我们在人生舞 台上的多重角色,源于我们很少琢磨过“活给谁看”。
人群中更多的是如我辈,庸庸碌碌,却活得殷切殷实。
父母姐妹,至爱亲朋,左邻右舍,因为瞧着我们活的“看客” 很多,我们需要活得殷切,我们殷切地活在了大家的期望和认同里。反过来,我们的活因为 有了“看客”而变得“殷实”。
没有观众喝彩的戏,即使再好,也不会有上演的必要。同理, 一味讨好观众的戏,捧场再多,也会有谢幕后的冷落。
天下好少人能真正活出自己,谁也有不称心的时候。
人生会有很多责任,生活会有尽不完的义务。而要提醒您的 是:生命真的太短暂,生活可以变得简单。在所有的责任和义务里,在生命拥挤的时空中, 不要忘了给自己一些权利,更别忘了给自己一些闲暇,如果有件事情让您受困,作出抉择前, 一定要先想想,我更愿意活给谁看?
装睡的人叫不醒
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叫不醒?漫画家蔡志忠的回答是: 装睡的人叫不醒。装睡是可怕的,可怕就可怕在一个“装”字:明明认得清形势,知道自己 的使命,但就是装睡不行动,神仙拿他也没办法。
前进的路上,我们难免有犯昏的时候,在困境中自然可以歇 歇脚,加加油,但蓄满了能量我们必须继续前行。可偏偏有些人躺下就再也不起来,虽然他 们明白只要一直向前走,总会到达目的地,但是他们贪恋歇脚时的安逸,再也不愿意在奋斗 之路上行色匆匆。他们有双脚,有体力,怎样向过路的人解释自己的行为呢?索性闭上眼睛 ——装睡。任凭时代的号角如何嘹亮,任凭队友如何激励,也任凭对手的战鼓如何高亢,他 就在那儿“睡”着——不是他不想去奋斗,不是他不能去奋斗,而是他“睡”着了。
可别把装睡的人混同于大智若愚。大智若愚者的“愚”是假, “大智”才是真,他们装愚的目的在于无声地超越对手,最后在众人的诧异中一举石破天惊。 而装睡的人目的在于“逃”,逃避残酷的现实,逃避奋斗的使命,逃避社会的责任。他们不 仅“睡”,而且“梦”,妄想天上掉下馅饼,并且正好掉到他的枕边,于是他们“睡”得心 安理得。
世间看淡名利的人是可敬的,但装睡的人是不在其中的。他 们可能也会美其名曰“清高”“非不能也,不屑为也”,如果这样,那就和那只吃不着葡萄 而说葡萄酸的狐狸没有什么两样了。
装睡的人最怕醒来,当他们为自己编织的梦境不能再维系时, 他们不得不睁开眼睛。此时他会比任何时候都更想睡去,因为现实世界已和睡前大不相同, 更无法和梦中的情形相比,他无法适应;因为以前的同路人在自己睡着的时候赶了一大段路, 他无法追及;因为以前自己对同伴的激励充耳不闻,执意装下去,现在难道真要在装睡中等 死吗?一连串的问题让睡眼惺忪者无法面对,于是只得仰天长叹:当初真不该装睡啊!
装睡无疑是可悲的。奋斗从来就是件累人的事,我们可以休 息,可以充电,只不过蓄足了力量再继续就是,千万别装睡。你能装睡,可现实不会装睡, 哪天你装不下去了,醒来不仅物去人非,而且人梦两空。如此赤条条的人生,估计谁都不会 想要吧。
人的一生
我从虚无中出生,同时世界从虚无中显现。我分分秒秒地长 大,世界分分秒秒地拓展。是我成长着的感觉和理性镶嵌进了扩展着的世界之中,还是扩展 着的世界搅拌在我成长着的感觉和理性之中?反正都一样,相依为命。
我的全世界从一间屋子扩展到一个院子,再从一个院子扩展 到一条小街、一座城市、一个国度、一颗星球,直到一种无从反驳又无法想象的无限。简单 说,那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比 喻
许多人抱怨说,哲人的话过来过去尽是比喻,但在日常生活 中却无法使用,而我们拥有的只是这种日常生活。如果哲人说:“你过去。”那他的意思并 不是到另一边去,这大家毕竟还能做到——如果此路的结果是值得的话——而是指的某种难 以捉摸的对面,是我们谁也不知道、他也不会进一步描述的东西,对我们毫无帮助的东西。 所有这些比喻其实仅仅想告诉人们,不可理解的东西就是不可理解,这我们已经知道了,不 过我们每天费尽心力做的都是另外的事。
有个人接着说:“你们为何反抗?你们若遵从这些比喻,你 们自己也就成了比喻,由此也就摆脱了日复一日的辛劳。”
另一个人说:“我敢打赌,即使这也是个比喻。”
第一个人说:“你赢了。”
第二个人说:“不过可惜只是在比喻里。”
第一个人说:“不对,是真的,要在比喻里你就输了。”
人生三大问题
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 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 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 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 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 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
但是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 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 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 而去?去哪儿呢?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 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友有四品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教释迦牟尼:“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 的朋友?”
释迦牟尼说:“友有四品,不可不知。”
“哪四品呢?”信徒问。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是谓四品。” 释迦牟尼说,“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弃,见富贵附,贫贱则弃,这是花友。何谓如 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这是秤友。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 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这是山友。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 护,恩厚不薄,这是地友。”
“四种朋友,我们如何选择呢?”信徒再问。
释迦牟尼说:“前二者,攀富贵,弃贫贱,有赠则尊敬,无 赠则怠慢,都是嫌贫爱富的酒肉朋友,不能视为知己;后二者,能把欢乐给别人,护卫一切 众生,恩厚不薄,这才是我们所要交往的朋友。”
花的赝品
妻子从法国回来,带回几瓶法国香水。可小侄女一见,张口 便说:“这是赝品!”
“怎么是赝品呢?这是真正法国生产的正宗法国香水。”妻 子强调着。
“怎么不是赝品呢?再好的香水,它的香味,也是模仿花的。 再好的香水,也是花的赝品。”小侄女说。
是啊,正如小侄女所说,我们总是热衷于“像”的东西,却 离事物的本真越来越远
杂 谈
春节幸福指标:床上无病人,车里无亲人,手中无股票,京 广线上无熟人!
老婆持家太苦太累,所以老婆只一个是不够的。
你要是嫁人,就先嫁给别人,然后再嫁给我。带着他的存款, 领着他的妹妹,开着他的宝马来„„
灯光拉长了我的身影,慢慢地不见了,原来我隐身了。
老天,我以后再也不叫你爷了,你压根就不爱我这个孙子。
人不怕死,但是最怕不知道怎么活!
我要挣很多很多钱给父亲,然后我去当富二代。
这哪是转折点啊?分明就是骨折点!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后来便瞎了眼。
孤独的最高境界,是繁华。
我也曾有过一双翅膀,不过我没用它在天上翱翔,而是放在 锅里炖汤。
想想古人咬破手指写血书就觉得挺不容易的,因为那时还没 推广简体字。最右说:钟镇涛签完名就昏过去了。
眼前一切皆幸福
我是幸福的。
我坚信自己是幸福的,一向如此。
我清晰地记得五岁那年,我有一块二毛钱,那个时代那个年 纪,巨款啊,出去玩,回来钱丢了,丢得只剩两分,好似晴天霹雳,自然号啕大哭。我外公 见状,问我:“哭,能把钱哭回来吗?”
我一下愣住了。外公说:“丢钱已经很惨了,哭一场,岂不 更惨?”
不哭了,终于明白,我的确丢了钱,但是,我不能丢掉我的 幸福。我就是在外公这样的熏陶之下成长的。于是,我有时候会很不理解别人的一些行为。
我不理解,考上普通大学有什么好惭愧的,谁也不能保证重 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一定比普通大学的学生混得好;
我不理解,开10 万元的车有什么好悲哀的,城里面限速都是 80 公里;
我不理解,职位低有什么好难过的,当大官的责任还大呢;
我不理解,存款少有什么好痛苦的,至少我见过一个小伙子 花掉自己所有的六万元为心上人买了一枚戒指,亿万富翁做得到吗?我指的是倾囊而出。
不是我自欺欺人,在我所查阅的资料里,有一句话让我很感 动:幸福都是暂时的。没有一种幸福是永恒,也就是说,幸福就像是一个滑溜溜的皮球,一 不小心就会溜走,但跑得不远,稍微用心,又可捉住。最关键的是,你自己是不是相信,你 眼前的,就是幸福。
我眼前的一切,皆是幸福。
忍住痒才能不落疤
一日,与朋友一起去澡场洗澡,当朋友脱掉衣服时,见朋友 身上满是伤痕,便问朋友,小时候是不是受过伤。朋友说没有。我问,那为什么全身满是伤 疤呢?朋友说,那年,他全身奇痒,便忍不住用手指去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直抓得血 肉模糊,于是,留下了这身疤痕。
过去我一直以为,只有病痛和伤害才会给人们留下疤痕,想 不到,痒也会,有时留下的是更大更深的疤痕。
痒,不只是在皮肤和外表,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内心,比如, 见别人比自己好,心里就痒痒,便心生嫉妒和仇恨,最后,嫉妒和仇恨把自己的心伤害得血 肉模糊,满是伤痕。
痒是一种伤、一种病,其临床表现,不只是在皮肤和外表, 还有我们那看不见的内心。
靠的是平台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日 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驴每天都在寻思,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 磨,那该多好啊!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一个僧人带着驴下山去,准备让驴 驮点东西回寺庙,这让驴兴奋不已。
来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没想到,路上行人看到 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它顶礼膜拜。
一开始,驴大惑不解,不知道人们为何要对自己叩头跪拜, 慌忙躲闪。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驴不禁飘飘然起来,原来人们如此崇拜我。
回到寺院以后,驴认为自己身份十分高贵,死活也不肯再拉 磨了。
僧人无奈,驴不肯干活,自己又不能杀生吃肉,只好放驴下 山。
驴刚下山,就远远看见一伙人敲锣打鼓迎面而来,心想,一 定是人们前来欢迎我,于是大摇大摆地站在马路中间。
那是一队迎亲的队伍,如今却被一头驴拦住了去路,人们愤 怒不已,棍棒交加„„驴仓皇逃回寺院里,此时已经奄奄一息。临终前,它愤愤地告诉僧人: “原来人心险恶啊,第一次下山时,人们对我顶礼膜拜,可是今天他们竟对我狠下毒手。”
僧人叹息一声:“果真是一头蠢驴!那天,人们跪拜的,是 你背上驮的佛像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辈子不认识自己。有时,离开平台, 自己什么都不是!
你是我吹牛的本钱
著名国学大师刘文典性滑稽,善谈笑,常以一些狂言妙论来 说教学生,让人忍俊不已之后,又能思绪万千,受益颇多。
刘文典有个得意门生叫陶光,是西南联大的一个青年教师。 因为教务繁忙,陶光有些日子没去看望刘文典,有一天陶光特别抽空去探望,谁知一见面, 就被刘文典一顿臭骂,说什么“懒虫”、“没出息”、“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等等。
陶光听了也生气,认为自己一向尊重老师,又不是奴隶,怎 能随便辱骂,正要发怒反击时,却见刘文典用力一拍桌子,声音更大地说:“我就靠你成名 成家,作为吹牛的本钱,你不理解我的苦心,你忍心叫我绝望吗?”
听到老师视自己为“吹牛的本钱”一语,陶光很感动,赶紧 扶老师坐下,倒茶承认自己太粗心,久未来问候,从此,师生的情谊更深。
不动粮仓缓饥荒
令狐楚是唐代的大臣。有一年,朝廷任命他为兖州太守。可 就在他上任时,兖州刚经历了一场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有些粮商还趁 火打劫,哄抬米价,百姓苦不堪言。令狐楚对灾情早有耳闻,他必须先想办法平抑米价,解 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上任那天,一些官员前来道贺。大家一起吃饭闲聊时,令狐 楚便聊起了米价的事。他说:“你们谁能告诉我,兖州城现在有几个官仓?里面还有多少存 粮?”有官员马上回应说:“禀告大人,我们有8 个粮仓,每个大概存有10 万担米。”令狐 楚接着说:“如果我们打开官仓,把米统一定个低价卖给农民,不就会缓和当前的饥荒吗?” 众人听而不言。很快,令狐楚的这番话像长了脚,传到了粮商的耳朵里。他们顿时慌了手脚, 心想:“新太守如果真这么做,自家的米就卖不出去了,到时岂不血本无归?”于是,粮商 们纷纷降低了米价,老百姓也能买得起米度过饥荒。而官仓里的粮食,却一粒都没动。
其实,令狐楚心里明白,官仓里都是要上缴的皇粮,没有谕 旨不能轻举妄动。他放出“要打开粮仓、低价售粮”的口风,是为了促使粮商降价售米,从 而平抑粮价,解决百姓的口粮问题。遇上难题要多思考,有时一句话或一个点子就能起到四 两拨千斤的作用。
不争厚,才更牛
大家知道什么样子的炸弹威力更强吗?
是炸药够多,还是弹壳够厚?
一开始,这两种因素的确诱导了不少军事专家,他们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