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高效18练系列:第12练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第 12 练鲜明的观点是议论  文的灵魂 

    [  训练目的 ] 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提出正确深刻的观点,加以论述。   

    [   复 习 指 导   ]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  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  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但是,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  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审题这一关, 我们应该 主动地带上 无形的“镣 铐”,再去 “跳舞”。     

    要做到观点鲜明,首先必须对题目(或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  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讨论这个问题,别人有哪些不同的  意见,其观点有什么异同。作者应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切忌人云亦云,毫  无 主 见 。 韩 愈 的 《 师 说 》, 之 所 以 能对老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择师的标准等提出独到的见解,  是因为他对从师求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他人的认识和做法也作了深入分析。     

    要做到观点鲜明,还必须在行文的过程中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  论述。《劝学(节选)》   

    在提出观点之后,先通过一组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品性的养  成具有决定作用,然后又通过几个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能力的提高所具有的意义,接  着又通过几组比喻和对比论述了对于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通篇紧扣住“学习”这个话题  和“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毫不旁逸斜出。   

    清晰地表达也很重要,应该努力做到用语恰当,扼要简明,明白易  懂。一般情况,最好能用一个简要的句子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把它放在开头、结尾等比  较重要的位置,以使读者容易把握。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观点表达的形象和含蓄,但形象不  是虚无,含蓄不是含混。形象含蓄的前提是能够让读者把握文章的观点,如果让人难以领会,  不知所云,即使话说得很漂亮,也不能达到自己思想的目的,更不能使自己的观点鲜明起来。     

    [   典 题 探 究  ]   ( 2006 •高考湖南卷)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根 据 要 求 作 文 。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 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  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   试 题 解 读   ]  

    试题列出“意气”一词的三个义项,这是一种必要的提示,为考生  把握题意提供了帮助。写好这篇议论文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如义气是人性良知  的体现,是社会的精神财富,是中华的民族魂;哥们义气要不得。当然也可把二者   ( 甚至三者 ) 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 ( 比如谈既要  树立坚定的志向,做到“意气风发”,勇往直前,又不能“意气用事”,偏激任性地待人处  世 ) 。   

    [   范 文 引 路   ]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  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的壮怀激烈„„   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一个人不能没有  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  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与日月齐辉之才,理  想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  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  意气,虽遭官场、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淋身,但他仍意气风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心胸之豁达可见一斑。     

    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  世。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近千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  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千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老者坚毅神情;千百年的漫漫黄沙,    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苏武的  一根汉节,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  怎会有如此壮行 ?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  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 ? 她的领舞者——邰丽华,虽是聋哑人,  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  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  谷登上艺术的巅峰 ?   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  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  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了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 , 要 有 意 气 , 要 意 气 风 发 。     

    [   例 文 评 析   ]  

    这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有两大与众不同的亮点:一是文体准确  入格。题目规定只能写“议论文”;是为了纠正学生因长期写作话题作文而出现的“文体淡  化”问题,以考试为导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写法。   文体要求看  视平常,然而是否入格是一项重要标准,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二是文章观点鲜明——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文章由伟人的诗词引出“意气”的美丽,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  “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三个角度铺开,事例横贯古今,  紧紧围绕论点加以论述。   

    [   作 文 训 练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是没空  看书啊!”   

    节假日,在上海的书城,人山人海,人们把看书、逛书城作为一种  时尚的消遣。地上坐着的是人,书架旁倚靠的是人,楼梯两侧站立着的还是人。     

    今年春节申城的书籍销售量惊人地上升,特别是以往是教辅类书籍  遥遥挂帅,而今年则是以文化类书籍一路领跑。   

    根据以上的材料,请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议论性文  章,题目自拟。   

    [   写 作 指 导     ]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加以论述。可以从以  下几个角度考虑:一、要不要读书,二、如何读书,三,读何书。不管从何种角度写,都有  个鲜明的观点,紧紧围绕论点加以论述。   

    [   佳 作 赏 析   ]  

    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涵着无尽的智慧,奔腾着弄潮的畅想,书海  无涯。人生无书,则如干涸江流,如枯裂田亩,黯然失色。人生不可无书。     

    书,使人拓宽视野。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如是说。翻开黄仁宇的历  史著作《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眼前豁然一亮。面对悠悠中国史,原来还有这样的问题值得  探讨,原来看待问题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历来被视为彻底  的亡国昏君的杨广,在  关于其《隋炀帝》一文中,得到了更客观的分析。我看见他华美文笔,看见他胸襟不凡;见  其少为元帅平定江南;亦见其最终逃避现实,众叛亲离。拍案叫绝的,不仅是黄仁宇对于历  史人物进行思想性格心理分析,更是其开阔的“大中国历史”的视野。将隋视为第二帝国的  开端,关注其以自耕农为社会模式兴起,关注其以管理中层虚弱架构衰弱。书,愈读愈感到  眼 界 的 开 阔 与 内 心 的 充 实 , 愈 读 愈 感 到 需 要 思 考 与 解 答 的 愈 多 。     

    书,教人修养身心。   

    一页心香,掩卷沉思,读书让心灵得到涵养,读书让头脑得到点拨,  读书让眼神更为坚定。读诸子百家,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明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读孙犁“诗体小说”,心弦为荷花淀  的村民,为阜平山地的农民而震动。那朴实的善良、生活的希望、艰辛的幸福的强烈感染沁  人心脾。读海明威《老人与海》,那人性的坚毅与执著给心以勇气。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  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   

    书,为人指明前程。   

    当人生山穷水尽疑无路,翻开书常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书中,听  先哲语重心长,与智者促膝而谈。读爱因斯坦《我的信仰》,铭记“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  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每每在黑夜中回想起这句话,  烟涛微茫的前方仿佛又清晰了几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书,启发蒙昧,拓宽视野,  驱赶黑暗。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应是人生最  重要的约会。   

    孤寂时,与伏尔泰一同体会“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仿佛觉  得我们找到一个朋友;当再读这本书时,仿佛又与老友重逢”。忏悔时,与雨果共同感受“各  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迷茫时,与培根共同  探讨“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书相约,生命无限充实;与书相约,  社会百家争鸣;与书相约,人类勇往直前。   

    【简评】   

    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文章开头即鲜明地提出观点“人  生不可无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章以层进式的结构框架,论述了书籍对人类的重  要意义,由浅人深,富有深意。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论据资料,既富有新鲜性,又富有时代感。  语言流畅,整句的使用自然舒畅,增添了文章的色彩。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种美的享  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