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后作文题型评析及立意分析
全国新课改后独立命题的省份有广东、海南、宁夏三个,我 们在复习时要参考这几个省份的命题要求。高考作文题型无外乎那么几种,一为命题,二为 半命题,三为话题,四为材料加话题,还有一种就是一直以来都被大家忽视的新材料作文, 其他几种作文题型不再加以论述。
一、作文题型分析
这种命题形式其实在海南宁夏卷里面操作比较早,2007 年宁 夏、海南同一试卷,是课改后全国命题的第一年,其作文就是后来被许多专家认定的“新材 料作文”。这一年的“新材料”设置了许多障碍,使得许多考生所选的角度游离了原文,所 以2007 年的高考作文分数普遍很低。之后2008 年海南宁夏卷降低难度仍旧以新材料作文作 为高考题型出现,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似乎新材料作文已经成了高考命题趋势的主流。而 我们广东一直也在关注此种类型的题目,但是因为诸多原因一直狠不下心来以新材料作文命 题。2007 年材料加话题作文《传递》、2008 年命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2009 年材料加话 题《常识》、2010 命题作文《与你为邻》、2011 材料加话题《回到原点》,今年2012 终于把新 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题目搬到了高考试卷里。但是得到的结果却并不能如人意。与往年相比 得分率偏低。
二、考生应试作文分析
2012 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37. 8 分,比往年低。很多人问, 为什么低?这确实值得分析思考。
(一)从得分数据看平均分低的原因
2012 年广东高考作文,51 分至60 分的作文仅有0. 9%,高分 段作文太少,与合理的高分分布占10%-15%,相距很远。
2012 年广东.高考作文,0 分至20 分的作文高到3%,低分作 文太多。一字未写的0 分作文竟有1917 篇,多得出奇(缺考另算)。1-10 分的作文8274 篇, 比往年多了很多。11-20 分的作文34593 篇,占2.3%,为新课标考试以来之最。20 分以下的 作文,主要是没写完。因为写够 800 字的文章,即使在四类评分,也可超出20 分;况且内 容判“偏离题意”(四类)的,表达也可依据实际水平在三等评分,得分就肯定不止20 分了。
2012 年广东高考作文,21 分至30 分作文占11.8%,这个分 数段的文章主要是内容偏离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表达水平较差,结构混乱,语无伦次,语病 较多,或书写难以辨识。
2012 年广东高考作文,31-40 分作文占 45. 81%,这个分数段 的文章,是接近及格线左右的文章,这个分数段比例大于下一个分数段比例,不理想。这个 分数段与上几个分数段相加,显示不及格的文章约占40%。
2012 年广东高考作文,41 分至50 分作文占39. 12%,比例少 于上一个分数段,不理想。
(二 )从评分细则看平均分低的原因
考生作文得分偏低,是不是把握评分标准严了呢?细分析, 2012 年作文评分把握适度,并没有比去年严。2012 年作文评卷依然执行与 2011 年完全相同 的“等级评分标准”。2012 年作文评卷一再强调“稳定”意识,一再强调题型变化,一再强 调重视考生应试实际水平。
三、复习思路
高一的作文是学习记叙文的写法,到了高二规定议论文要过 关,高三的备考复习中我们可以集中以议论文的写作体裁为指导方向,结合大家的实际情况 进行操作,高考作文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多重样式,(一)下面提供几种供大家参考:1、. 要点并列式(横式结构)
并列式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是并列的,也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 现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好像是各自独立的,但其实是 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最后往往还要总括起来,回应论题。例如2006 年天津高考满分 作文《愿景——永远的希望,永远的目标》,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每段均以“我不知道„„ 但愿景„„我„„”为基本句式,将饱蘸生活体验的的苦辣酸甜注入字里行间,把对明天成 败得失的关注与期盼,化作了人生竞技征程上的一个个驿站,读来朗朗上口,语势一气贯通, 情感极为充沛,颇具形式感。
2、逐层渐进式(纵式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 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 析透彻,说理深刻。一般说来,纵式结构就是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 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如鲁迅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从 追悼会写起,然后叙及对刘和珍过去的印象,她被害的经过,她和战友之死的影响、作者的 评价等,虽夹叙夹议,但全文以“三•一八”惨案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作者对烈士 们的怀念和讴歌,是以纵式结构为框架。又如汉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一段,以宴会前、 宴会上和宴会后的整个过程为序,写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等完整情节。
3、对照式(双面式):文章的几个层次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系,通过不同意义层次的对比、强调来证明论点(或表现主题)。这种体式若运用得当,情 节会跌宕起伏,人物会丰满鲜活,主题会深刻突出。例如2005 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执子与 通子》,处处将“执子”与“通子”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形成对比,用对比贯穿全篇,最 后以“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 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作结,在分别充分肯定了“执 子”与“通子”的价值后,得出“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 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圆形吧”,至此,文章在对比后达到圆融通达、收放自如的境界,十分完 美。
(二)语言锤炼必不可少,联想、想象至关重要
高考愈来愈像央视的春节晚会,那是“年年难看,年年看”, 这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备考是每个考生均须经过的,作文的备考如何去做?说实话, 这二十多年,考生的整体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究其根源在指导教师。教师一味地让考生 去审题、去立意,而偏偏忽略了语言的锤炼。大多数作文说的是大白话,嘴巴怎么说,手就 怎么写,这就是新课标所说的“我手写我心”吗?我们看到的满分作文卷,在审题、立意、 语言、结构等方面均是优秀的,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语言美。只有语言美,才能让阅卷老师 有眼睛一亮之感,有耳目一新之感,才能有得高分的机会。
要想提高作文水平,除了审题准确、立意鲜明外,还是应该 多在语言上下工夫。例如:
“音乐是美丽的,和谐的音符从耳边一阵阵轻轻飘过,不由 地露出美的笑容。因为有你的一曲高歌,所以有了耳边的美妙音乐。”
“一轮明月,一只鱼钩,一位老者,一个心静如水的誓言。 庄子,坐在月光如华的岸旁,静静守护着月亮,心无旁骛,名利不能左右他静谧的心田。”
“一褛衣襟,一位强者,天地苍茫一根骨。苏轼,泛舟于赤 壁之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文。好一份闲情,好一匹不羁的野马。”
“一支笔,一双眼眸,一个佝偻的背影,一个热血好汉。鲁 迅,用他那锋利的笔锋,为我们划破黎明前的绵绵黑夜。”
„„这些都是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比较优美的语言
最后还想说的是联想、想象。应该说联想、想象是写一篇好 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新课标应该是由两大理论支撑的,一是多元理论,一是联想、想象。 《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笔者觉得,使用好联想、想象,就能有效地提高写 作能力,从而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请看,一位考生在《谁给鸟儿以桎梏》里这样写道
鱼的家是水,正如同鸟的家是天空。
鱼在水里酣畅摇摆,鸟在空中自由飞翔。
一双手伸入湖水,鱼的世界天翻地覆,从此住在了狭小的鱼 缸。一张网从空中盖下,鸟的天堂天昏地暗,从此不会飞翔。
谁给鱼儿以桎梏?谁给鸟儿以桎梏?它们说是人。
人哈哈大笑:放心,这只是暂时的家,你们的身上灌注着我 们的爱,我们要用爱让你们重生。
这里面很好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由材料中的小鸟的命运联 想到现实中的鱼和鸟的命运,并以此展开想象,艺术又不乏真实地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 所为,令人动容,获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当然也得到相当不菲的分数。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高考的重点
材料作文审题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好坏,对于材料作文能否正 确的立意是关键,立意立的不好或者不准确那么直接导致的就是作文的离题和偏题。这里提 供几种方法给大家复习备考: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 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 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 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 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 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 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 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 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 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 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 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 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 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 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 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 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 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 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 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 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 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 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 “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 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 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 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 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 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 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 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 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 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 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 “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 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 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 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着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 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 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 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 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 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 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 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 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 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 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 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 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 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 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 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 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 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 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 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 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 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 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 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 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 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 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 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 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 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 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 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 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 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 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 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 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 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 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 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 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 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
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 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 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 年8 月20 日,3000 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 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 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 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会颁发 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 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 岁,全是1966 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 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 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 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 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 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 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 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 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 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 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 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 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 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 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 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 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 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 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 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 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 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 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 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 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 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 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 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 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 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 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 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o 加里威:“你从来没 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 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 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 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 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 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23 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 格斯21 就着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 岁主编 《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 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 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 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 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 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 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 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 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 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 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 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 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 素质。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 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 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 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 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 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 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 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 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 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 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 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 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 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 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 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 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 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 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 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 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 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 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 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 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 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 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 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 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 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 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 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4、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 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 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 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 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 字。
【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 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 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