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怎样才能使2012年高考作文上档次吸眼球

  2012 年的高考即将来临,高考作文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形式,有其  特殊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可见其重要性.       杜甫在诗作《偶题》中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才思泉涌,文采飞扬,  意蕴深远是我们对写作的最高追求。但是,高考场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选择  最佳角度,用最美的语言,创造出让评卷老师叹为观止的佳住,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说:“文无定法”,其实是说写作时,我们既可以匠心独运,别具机杼地布局  谋篇,也能够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写好高考作文确实是有规律可  循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清楚有什么要求,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做好高考作文也如此.

       高考作文赋分60 分.评分标准细分为基础等级50 分和发展等级10 分。基础等级又  分为内容25 分和表达25 分。本文先讲内容方面怎样做到高档次,再讲怎样做到表达方面高水  平,然后讲怎么样去得到发展等级的10 分.

       一、内容方面总要求:切合题意, 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一)先谈切合题意。

       1、切合题意的具体要求及示例。

       切合题意是指考生能准确、全面领会命题者意图,准确是指审题时能分清是非、优  劣、高下、大小;全面指审题时看清试题中各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

       例如:湖南2007 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  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怎样切题,大有讲究.

       首先,考生要明白“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有区别.“地”字表示“诗意”  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生活.因而,“生活”在此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行为过程或心  理体验。考生要写的生活是自已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

       其次,“诗意”不仅要理解为“像诗歌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而且所  指意更广泛,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主要指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生命质量、心灵世界、精神生  活、审美价值取向。“诗意地生活”是充满希望、情趣、理想、激情、信念的生活过程或精  神层面上的体验。如“自由”“高雅”“闲适”“聪慧”“崇高”“儒雅”等等。

       “诗意”的核心,除了审美意义上“给人以美感”外,还有伦理上的“有意义和价  值”。 “诗意”是种感受,无须精确注释,也不要硬定一个客观标准。考生自由发现挖掘,也  可从“粗俗”“丑恶”“压抑”等词语的比较中辨析其意义指向.

       考生如果能够按以上分析的去做,那么,他的考场作文肯定做到了切题。也就为高  考考场作文获得高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考生比作参赛的车手,那么,  写作时做到了切合题意的考生,就是驾驶着赛车在规定的道路上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否则,  开得再快,始终是南辕北辙,永无取胜的希望。

       2、怎样做到切合题意。

       现在,话题作文淡出考场,一般采用材料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要切题,关键是抓住题  眼。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2006 年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手》,题身  是“手”,即要表达的内容,题神是“你的”,即程度色彩,题眼是“握住”,即核心关键,  紧抓住,不放弃。这种审题法,同样能给我们审题时以有益的启示。

       怎样才能审准题意,明确命题要求,抓住关键,使作文切题,我讲几个要领.

       第一、明确题目与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和重点。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分充分显示了限制范围。审题时,标出取材范围  

       内容重点的标题,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题眼是“丰富多彩”。“答案”是写作的取材范围。

       第二、对深层含义的题目,要由此及彼,联系自身现实,小中见大。

       如《我愿做只小蜜蜂》,题眼是“蜜蜂”,考生必须明白“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  活生状态,它们是不停地飞翔着,采集花粉和不断地积累营养。考生势必要把写作重点放到:  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生命不息,耕耘不止,坚持不懈,执着一念地去追求知识和事业的成  功。

       第三、对提供线索的标题,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范围和重点。

       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格言”是线索,要围绕它联想到自身和现实生  活.

       第四、对半命题作文,要重在把握材料的重心。明确了重心,则抓住了纲,写作起  来才会切题。

       如2008 年湖南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  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进后,却只见到  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  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  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  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做好这篇文章,考生首先要理解这四句诗中的诗眼所在,那就是“草色遥看近却  无”这一句。进而揭示其意境和哲理: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  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考  生  写作的重点就是命题者所提示的三种感悟.

       以上讲的是如何按命题者的要求,做到写文章切合题意。

       (二) 要做到“内容充实”

       1、“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

       “内容充实”主要是就选材而言,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  料显示文章的主题。当然,“内容充实”不仅指有足够的“量”,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  “质”。“质”的标准是:材料的典型性、现实性、新颖性。简言之,“内容充实”就是要  求记叙文中的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论据充分鲜活,小说中的形象丰满。

       2、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例文一】

       :

       忘记成败,只留平常心

       人生在世,要轻装上阵。如果过多注意身后盛开的鲜花或头顶挥之不去的阴霾,脚  步会不由自主地放慢,甚至走回头路。只有忘记成败,保留一颗平常心,才能走向成功。

       前几天,看第48 届世乒赛,我有很多感触。张怡宁拿了女单冠军之后只是在领奖  台上笑了一下,然后又恢复往日的平静。记者问她是否感到轻松。她平静地说:“只可以轻  松一会儿,明天还有女双和中国香港队的比赛。”那天是她继邓亚平、王楠之后成为大满冠  的日子,这个乒坛的“冷面杀手”是那么冷静。可见,只有忘记成功,才能走向新的成功!  

       有时,我们必须忘记落后甚至失败,才能走向胜利。本次世乒赛刘国正又当了一回    英雄。七场比赛打到第六场时,他以3:8 落后,他的教练过度紧张.而刘国正根本没去想自  己的比分落后。他以一颗平常心,顽强地将比分追成 8 平、9 平„„最终取得了胜利。由此  可见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落后的阴影笼罩着,不能辨明前进的方向,导致最终失败。  只有忘记失败,保留一颗平常心,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过分看重成败,将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忘记一切成败,留一颗平常心,脑中才能拥有一抹淡如蓝天  的宁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平常心高考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谁放松心态去考,谁  就能正常或超常发挥,谁就有可能取得超常的成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例文评析】 这篇作文内容很充实, 作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围绕中心,在精  心筛选的基础上,选取了张怡宁拿了女单冠军之后冷静地微笑,理智地对待成功,“和“刘  国正忘记落后,在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最后赢得胜利”这些具有典型性的材料。难能可  贵的是选取的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而又容易忽视地世乒赛方面的材料,选材具有典型性、现实  性,可读性强,毫无重复赘余之感,从而收到了“内容充实”的效果。

       由此,我以为考生要使自己的作文“内容充实”,必须做如下努力.

       第一、必须平时加强读书看报,建立材料“库存”.

       像电视新闻、时事热点要多多关注,以储备大量的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我  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第二,作文时,思维要敏捷、灵活.

       要多想一想:想一想读过的书,想一想看过的精彩文章,想一想有过的独特经历,  想一想听说过的让人心动的事,想一想曾有过的很好的构思,想一想写过的成功的文章„„  总之,只要是与主题一致的,我们尽可能多的从记忆仓库中拿来,然后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  和新鲜的组织到文章之中。考场上你就能用己所长,游刃有余。

       如果我们能在某一方面有高人一筹的积累,不论是写“心灵的选择”,还是写“诗  意地生活”、“我想握住你的手”等等,都可以使文章在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三)、要做到中心突出

       1、中心明确的具体要求

       中心突出是指,作者在写作之前就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作过程中清  楚“怎么写”的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考卷来看,学生作文基本观点不明朗,若隐若现的现  象还是存在。一些同学一味地追求内容的充实而不顾是否对中心有利,则会出现多个中心或  主次不清等中心不明确的现象。

       2、怎样做到中心突出

       我们应当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避免选材方面的误区:“禁区”“盲区”与“老区”。

       所谓“禁区”,即违背现行法律和人伦道德及其相关的材料。所谓“盲区”,即自  己从来都不熟悉的材料,只是一知半解或零星听闻。“老区”,即指乃尔老生常谈的材料,  如爱迪生,张海迪等,人人会说,没有新鲜感,也很乏味。

       第二、要学会运用辩正的眼光看待问题。

       要看问题的主流,要善于在曲折的道路上发现光明的前途。即使是选材与别人雷同,  也要注意选取巧妙的角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考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第三、积极思考,厚积薄发。

       广泛搜集课外的优秀事例,作到占有材料。再思索这些材料归属于哪一类,各反映  了什么样的观点,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如看到观察的对象,要善于凭借自己的  经验和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的形象,以至展开合理的想象。

      

         【例文二】

       安 于 心

       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  样选择的方向。”席慕蓉如是说。冥冥之中,“不得这样”透出些许的无奈,但我读出来的  更多的是理性的光辉和安心。

       有人说“人是情感的奴隶”,也许在某个时刻如果可以,将情感置于天平之上,标  码向哪里拨?你在犹豫,他在彷徨。可我们大多人会选择自己问心无愧,要的是叫彼此心安,  尽量不给理智放假。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老爸信任鼓励的目光,家是老妈的千叮咛万嘱咐。于是乎,  我疯狂地思恋心中的它,牵挂是世间最动情的组合,宋之问的“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怎能不叫你我动容?也曾豪迈又违心地说:“离家的孩子是最有出息的。”可此时却难心安,  梦醒十分想家的时刻,午夜我要拨通电话说“妈,我好想回家„„”离家的人,盼家的心,  深知有触,但浓于水,已忘言。天未明朗,踏上月台,铁道的出站口,有家人的期许和守候,  于亲情,于心安,没人会说“无所谓”。

       梁祝化蝶的爱情传说又有几人不知?爱情——人间歌咏的主题。心心相印的安心与  执著,爱之深沉情之真切。爱情是海洋,深沉隽永,爱情是杯水,透明纯净,众多主人公告  诉我们的岂不是安于心,安于爱?

       以上的青草地,微风轻扬,会心笑,无须言表,之于家人、友人、爱人,懂得珍惜  与满足,让心如沐春风。

       鲁克斯说“我们永远关在圈内,永远在一个圈内打转。”如若在圈内我能心安,绝  不会给理智放假。

       【例文评析】

       这篇文情真意切地对亲情友情爱情进行描摹,诠释令人心安的人情主题,中心非常  突出。安于心,之于他人无愧于天地间,纯净真诚的人生追求。呼吁人们关注内心世界,真  诚对待情感,做到无愧于他人.

       (四)、要做到“感情真挚”

       1、“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

       “感情真挚”是指考生的作文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  真诚感。近年来,一些考生误以为生活本身平淡无奇,家庭变故之类的才是生活“动情点”,  于是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来煽情。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另外那些老掉牙的材料虽然真实,但不宜入文。只有那些充满新鲜的生活气息,富于时代特  色,蕴藏作者情感的题材才容易为人所认可。

       2、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第一、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

       从生活中取材,是我们写作时的第一选择。考生首先要用心体验自身成长过程中所  承受的真诚的关爱和呵护。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  如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同学情等等。现实的生活和身边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高考作文正是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  高中生写记叙文,应当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自  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和  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即“闪光点”,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  真实感受。

       第二、敢于袒露真情 。

       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只    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  散文《春日,来到你坟前》中写道:“你的人生序幕才拉开一点,就又匆匆地合上了。直到  现在我才明白,你跟每一个同学一样,在这六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应占有一个属于你的位置,  分享一份属于你的欢乐,你跟每个同学一样,在人的尊严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直到现在  我才明白,过去是我们剥夺了你应有的这些。”纯朴、瘦弱又经常受到捉弄的农村孩子陈玉  生在平房上晒辣椒时不小心摔死了。作为同桌的小作者失落而沉重,羞愧而揪心,甚至愤怒  于自己以前对陈玉生的无礼和轻视,怀着沉重的负罪感,真诚地在陈玉生的坟前献上了初放  的小野花,写下了感人的篇章。这段文字不仅表达了对陈玉生的歉意,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  真诚勇敢地面对人生,在情感的激流里洗净了自己灵魂上的污点。

       第三. 力求抒写独到感悟。

       虽然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不太丰富,但考生只要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  情感充分地坦露出来,把自己独有的才情和个性完美地凸显出来,把高中生应有的蓬勃向上  的活力和朝气尽情地展现出来,就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尤其要选择  了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题材,因为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熔铸了个人切身体验和强烈情感。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  都是考生最深切的感情的流露和个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第四、巧妙运用“点染”手法。

       生活中有一些在常人看来不起眼的寻常小事,因缺乏“新”意,缺少“典型”意义,  似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小事、琐事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  时,就借助描写景物,酿造意境,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完全有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  效果,这就是“点染”手法。如《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  已亭亭如盖矣”这一段以枇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因其巧妙点染,情真意切,  富有感染力。试想如果考生也来饱蘸深情的一两句“点染”,将阅卷老师带入有情之境,自  然能博得高分。

       情感的体察、酝酿是基础,袒露、提纯、升华是关键。只要能把握住这些重要环节,  我们就能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二、表达方面总要求: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好的内容也必须有适合它的形式来表达。  有句俗语再好不过地阐明了二者的关系:佛靠金装,人靠衣裳。套用一下:言靠文装。下面  全面讲表达方面的要求及其技法。

       (一)、要符合文体要求

       1、符合文体要求具体是什么

       符合文体要求具体是说写什么象什公。写记叙文应具备六要素。写议论文必须有论  点、论据、论证过程。说文体不限,正确的理解是:文体的选择是自由的,一旦确定某种文  体,就应遵循这种文体的基本规范。

       2、怎样做到符合文体要求

       要写出符合文体特点的文章,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文体不同,结构样式不同。

       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兼以写景状物。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有明确的中心,要紧紧围绕中心来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  可以以事件为依托,安排好顺序,调整好详略。写作时,选取对某人物的第一印象或最新印  象来写,最好能以小见大;写人不求全,只要能突出人物的特征,写一个局部照样能使人物  形象有神韵。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选择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事件,以事件的发生、发展、    高潮、结局为贯穿全文的要素;要巧妙设计线索,合理安排结构。记叙一件事时,要从记叙  的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记叙多件事时,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应尽  可能地小。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写出景物特色,突出景物个性,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议论文应以阐述事理为主,一般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基本思路是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辩证地  确立文章的分论点。议论文重在“议”,要议得实在,不说空话、套话;要议得合理,能综  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要议得辩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

       第二、文体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  想象性和情感性。思维的起点是形象,特别注意用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进行思维。议论文以抽  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具有概括性、严密性,思维的起点是概念,通过分析、综合、判断、  推理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刻画形象,以情动人。议论文多采用  议论、说明、记叙的表达方式,分析推理,以理服人。

       第四、另类作文也要符合文体要求。有部分考生大胆地改造应用文体或套用专业文  体,创造出别样化的另类体裁,比如会议记录、网页、招标书、忏悔书、广告、寻物启事、  辩论词等,写作这些另类文体绝不是随心所欲的,也要符合此类文体的要求。我奉劝考生绝  不要采用另类作文的方法写高考作文。

        话说时尚        何为时尚?

       华装异服是时尚,头染黄发是时尚,还是体刺文身是时尚?时尚是昳丽,时尚是流  行,时尚是动感?

       你或许认为时尚是美国理工大学最高学府里American Football赛场上跃动的身影;  你或许认为时尚是赢得伊顿公学颁发的最高奖学金;你或许认为时尚是在康河柔波的小船上,  低头捡起散落在漪澜上的月光;你或许认为时尚是坐卧在塞纳河畔,一边沉浸在理查德带来  的钢琴乐曲《水边的阿依妮娜》之中,一边陶醉于巴黎圣母院外法国女郎风姿绰约的倩影里;  你或许认为时尚就是手按在操纵盘上,驾驶奔驰 600 碾过郊外散满樱花的园径;你或  许„„

       但是,对我来说时尚不仅仅局限于此,时尚更应该是敢于追求,敢于创新,敢于向  传统说NO。

       我认为时尚是刘翔在猩红的塑胶跑道上,在短短的12 秒91 内,一个冲刺就把几十  年来压在亚裔同胞身上的欧美堡垒给颠覆;我认为时尚是丁俊晖在台球场上一举击败号称世  界第一的对手,站在领奖台上高呼“我能行”的豪迈。

       创新是时尚,改变是时尚,与时俱进是时尚。做墨迹旁边深红的亮点,枫叶当中的  一只黑雁,让我们共主时尚。“会当击水三千里”,在生活的大海里,一定会有我们晶莹的  浪花。

       【例文评析】

       本文审题准确,入题快捷,开头以设问形式提出“创新是时尚”观点,显示了作者  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将有关的时新材料信手拈来,展现了其宽阔的视  野和敏锐的眼光。行文中反复出现主旨词,体现了作者驾驭主旨的能力。整篇文章立意较高,  过渡自然,衔接紧密,首尾圆合,说理透彻,议论文体特征鲜明,展现了作者良好的思辨能  力和扎实的语文功底。

         (一)要做到结构严谨

       1、结构严谨的具体要求

       结构严谨就是要求我们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结构严谨是对作文形  式的基本要求,其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安排,总之要  做到作文思路展开有序,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结构上的完整),前后照应,上下连贯,  主次分明;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

       2、怎样做到结构严谨

       考场作文要做到思维层次清晰,结构匀称合理,材料与中心紧密结合。主要是做到  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文章的逻辑性。

       首先是突出材料与主题的

逻辑关系。考场作文一定要做到:材料必须为主题服  务,材料必须紧扣主题。若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材料堆砌,不能达意;材料相抵,自  相矛盾;远离中心,偏离题旨”的毛病。

       其次突出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篇成功的作文的语言应做到逻辑严谨。是按时间  顺序说还是按空间顺序说,都应有一个明确的逻辑。决不能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没有主次,  没有顺序。此外,一些因果、假设、递进、承接等句式的写作也必须严格按照句式的特点去  做,不能相互混用。

       第二、考场作文一定要采用很规范的结构形式来写(以议论文为例):

       ①根据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思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的结构样式,特点如下:

       全文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概括为六个字:点 正 反 深 联 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略写(简洁,醒目,可用4 行两  段开头)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   (排比列举,写法:角度—叙例—勾联)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   (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  理、换论证、提办法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实际)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②、运用题记或尾记(不宜过长,20 字以内)

       不少考生在正文前先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蕴含哲理的话,来一段醒目的题记或尾记  

       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提示作品内涵,或阐述写作缘由,让阅卷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  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激起阅卷者的兴趣。

       ③运用小标题进行分节叙述或抒情。考场作文,使用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既有提纲  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以便突出重点。既可让文章疏密有致,  卷面爽目,又可充分展示考生的人文素养,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第三、考场作文要采用照应的技巧

       所谓照应是指作品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它  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题文照应。指标题与正文的照应。行文与标题的照应,能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有力  的表现,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

       ②首尾照应。指作品的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的方法。首尾呼应,瞻前顾后,使文章  前后贯通,圆满而深刻。结尾时回过头来与开头照应一下,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    以整体感。

       ③随时照应。在文章中,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  行文中多次呼应。目的是强调主题思想,突出中心线索。

       第四、考场作文要讲究开头和结尾的精彩

       ①开头要吸引人。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然后,慢慢道来,而真正应  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始出来”。开篇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而正确  地做法是,尽早分析说理,扣住材料主旨,干脆利落。要知道,不理想的开头,易使阅卷者  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使你后面的论证“到位”,也难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我们常用的几种开头方法:

       A、开门见山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直接进入正题。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  

       B、反向切题法:开头可以先“反向”肯定某些观点,再回头提出自己的见解。如:  “人

       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但我还要说‘近墨者未必黑’,  这主要取决于近墨者的自身素质。”

       C、引言切入法:开头可以引用一段或一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俗语、哲言等,  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扣题定位。

       D、倒叙设悬法:开头以特写镜头或倒叙之法写出事件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  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

       E、骈整句式法:开头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  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F、题记入题法:开头采用议论或散文化的语言作题记,不仅示意阅卷老师作者已  领会了出题人的意图和内容,而且为全文的写作内容规定了范围。

       ②结尾要有力量。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是有一定道理的。  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  高分。

       第五、一定要对首段进行精雕细刻。

       人们看人看事,总有个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和思维习惯.第一印象好将对评卷老师  判分产生很大的良性影响。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里提出:“为文起要美丽,中要浩  荡,结果响亮。做到让人“一见钟情,扣人心弦”。怎样开头才能达到此效果呢?那就是七  个字,即“扣题”“定位”“引下文”。“扣题”,就是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开头;  “定位”,一方面主要指确定写作范围,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  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的观点;“引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在  读者心中设疑,引起下文。

       请看【例文四】《往事依依》的首段: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  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例文评析 】

       扣题: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定位:开头有感而发,“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  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引下文:为何作者会对往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了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总之,历史的经验告证法诉我们,好的首段,绝对是成功的开始,胜利的前兆。

         (三)、要做到语言流畅

       1、语言通畅的具体要求

       语言要流畅。这是对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  得体,读起来文从字顺,通畅流利。其次,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  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  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2、怎样做到语言通畅

       第一、语言规范。

       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  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  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  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第二、语言准确。

       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  为”“大家都这样看”“从全局看是好的”“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  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  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  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  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马上界定  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第三、 语言连贯。

       要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  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  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  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  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利用代词呼应、使用关  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  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跃”现象。  

       第四、语言得体。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  写作的重要原则,只要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条件。二要注意  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  要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严密概括.

       【例文五】

       从吵架开始

       观我中华俗文化,吵架堪为一大亮色。当然,并非夷人生来不吵架,本人曾有幸在  欧罗巴短暂旅行,眼见多起夷人纠纷,但我中华之吵无论是频率还是方式均有国粹之特色。  

       谁都知道,咱中国人凡事爱争个理。当然这理得向着自己,至于死理活理,正理歪  理,一边先站着。于是坐出租要吵架,二楼拔了一楼一颗大蒜头也要吵,孩子在幼儿园打了  一架,还要吵。吵就吵吧,还得带上两个帮腔的,于是一个电话,好,二姥爷受委屈了,我  们晚辈能闲着吗?同去,同去。所以我们常看见一种群吵,一个人惹事,全家老小,三姑六婆  一齐上阵,一起闹啊!结果,本来就背理,不分清红皂白一闹,更没话说,怎么办?丢人。

         我曾问过一位帮架的大妈,“您为什么帮您侄子吵架?”大妈很气愤:“我侄子我  能不帮吗?他骂我祖宗,我能装没听见吗?”“那您知不知道本来就是您侄子的错,要是外人  您还帮吗?”大妈不语。嗬!其实人说吵架一团气,全凭意气,不假。如此不分正误,是全凭  意气。难道我们大伙真的就好坏不明吗?不可能。您又不傻,可为什么一时心急,上了贼船?  为什么?因为那个吵架一方是你的至亲好友,感情深你对他有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而这正是  一个陷阱,埋藏了是非正误,削弱了你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你想想,如果上文那个不是大妈  的侄子,大妈恐怕就要想了,这到底是谁错谁对,自然不会去乱吵。

       光吵架这样吗?不。生活也一样,每一个人在做事时,都容易让主观左右自己,用  自己的感情喜好迷了自己的眼睛,昏头昏脑犯了大错。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萨达姆就是典  型。当然,人是感情动物,做事意气很正常,遇上熟人乃至亲朋,印象分就上去了。但是,  别忘了印象的背后还有基础分、客观分。一个社会,需要感情做它的润滑剂。但社会的存在  有它的人间正道,有它的黑白天理。个人的感情在规律的面前,在正误的认识面前,过于主  动过于激化,只会与正确背道而驰,只会蒙住你的双眼,因为感情代替不了认识,我们是理  性的。

       从吵架开始,让感情不再拦住你正确的认识,给世界多一点公平。

       【例文评析】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一是简洁生动。如说到吵架的原委,作者这  样描述:“谁都知道,咱中国人凡事爱争个理。当然,这理得向着自己,至于死理活理,正  理歪理,一边先站着。”如描述“群吵”,作者这样形容:“一个人惹事,全家老小,三姑  六婆一齐上阵,一起闹啊!结果,本来就背理,不分青红皂白一闹,更没话说,怎么办?丢人。”  这些鲜活的群众口语读来真有一种清新之感。二是诙谐风趣。如点评中国人的吵架,作者用  一句“但我中华之吵无论是频率还是方式均有国粹之特色”来加以概括。如说到瞎帮腔时,  作者这样说:“难道我们大伙真的就好坏不明吗?不可能,您又不傻。可为什么?一时性急,  上了贼船。”说到滥用感情,作者这样说:“遇上熟人乃至亲朋,印象分就上去了,但是,  别忘了印象的背后还有基础分、客观分。”这些幽默诙谐之语,妙趣横生,也含蕴丰富,耐  人寻味。

       第五、语言生动。

       语言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  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  力。

       有以下方法可用.

       ①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  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  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  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  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  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  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③.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  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