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2011 年高考满分作文夺魁秘诀、亮点赏析
来源:语文港
在高考阅卷现场,我们总能读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 佳作,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委婉,有的长于说理,有的精于记叙,有的如出水芙蓉清新 自然,有的似洛阳牡丹典雅厚重„„它们争奇斗艳,尽显风流,它们摇曳多姿,风格各异。 下面,我们一同感受 2011 年高考满分作文的馥郁芬芳,揭示它们夺魁的秘诀。
秘诀一 —— 针砭时弊,追根溯源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总 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给人以警醒与深思。写议论文,如果能从社会现象入手, 然后追根溯源,分析事物的本质原因,那么,你的文章将绽放理性光芒。
【 佳 作 借 鉴 】
拒 绝 平 庸 一 考 生
众多的大智慧者,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正走向平 庸 。 拒 绝 平 庸 , 对 他 们 而 言 , 是 如 此 必 要 , 却 又 相 当 艰 难 。 还记得一年前的四月,在校 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 字的哲学家的思想。可结果很是失望,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反而感受到了,会场中充 斥着的恶俗的商业味道。 没 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不能说他已 变得平庸,只是,毋庸置疑,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在某种程度上他 正在走向平庸。他自己很清楚,他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平庸。” 但他无力拒绝。 对于有“孔 雀 王 ” 之 称 的 杨 丽 萍 而 言 , 现 实 同 样 如 此 。 当她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 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吗”的吆喝呐喊时,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这是中国舞蹈界 一根脊梁的坍塌! 但杨丽萍 又能如何?当《云南映像》这样的精品都带动不了票房,“拒绝平庸”四个大字显得多么苍 白 无 力 , 走 向 平 庸 , 乃 是 无 奈 之 举 。 是什么,让这些大智慧者拒 绝平庸变得如此艰难? 答案 很 简 单 , 是 当 下 文 化 环 境 与 文 化 品 位 的 日 渐 平 庸 化 和 商 业 化 。 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留给 大智慧者的生存空间十分狭窄。而就在这样狭窄的空间中,还挤占着商业利益等许多相斥之 物!越来越狭小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渐渐放弃自己的坚守。因为拒绝平庸,可能意味着放 弃生存的机会。 但一个时代 不能没有不平庸的大智慧者,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线。帕斯卡尔说过:“人 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如果缺少了不平庸的人们的思想航 标,那将会有一大批人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只是太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 们觉得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与自己无关,于是站在一旁冷眼相看,保持着集体的冷漠。 为大智慧者提供拒绝平庸的 空 间 , 是 一 个 时 代 的 任 务 、 一 个 民 族 的 任 务 。 拒绝平庸,更是每个人的任 务。
【 亮 点 赏 析 】
这 篇 满 分 作 文 的 亮 点 , 大 致 有 二 。 其一,目光敏锐、针砭时弊。 高考作文需要作者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现实中寻找写作素材和灵感。作者从周国平与杨丽 萍的身上,隐隐约约看到了什么叫平庸。一位是受人尊重的学者、作家,一位是技艺精湛的 舞蹈艺术家,他们都难以拒绝平庸,这是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作者以此切入,对这种现象 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其二, 追根溯源、思想深
刻。面对崇拜的对象,他不是顶礼膜拜,而是客观认识,不是头脑发 热,而是冷静思考,难能可贵的是,在批判之余还能客观分析,指出“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不 平庸的大智慧者,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线”,触及事物的本质,足见其思 维的深度与广度。
秘 诀 二 —— 领 异 标 新 , 独 树 一 帜
千古文章意为高,高考作文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 个性特色。“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立意不落窠臼,想别人之所未想,发别 人 之 所 未 发 , 定 能 让 你 的 作 文 独 树 一 帜 , 赢 得 高 分 。
【 佳 作 借 鉴 】
世间再无真“狂”人
一考生
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时说的第一句话由 “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 会 磨 去 了 所 有 人 的 棱 角 , 使 得 人 们 都 成 为 了 没 有 棱 角 的 “ 圆 ” 。 悲哀也就来了:世间再无真 “狂”人。 有诗云:一切成 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吗?从社会的角度看,是的,而且是不得不。看看那些名人,有谁 敢不低头以示谦逊?有谁敢锋芒毕露?大师是清一色的戴一副眼镜,腋下夹着书,低着头行 色匆匆,显出儒家风范;大官是清一色的西装革履,笑容满面,手里提着公文包,见人就笑; 还有专家、成功人士等,这些“成熟商人”无不这样,但他们以前完全不是这样的,是功利 的社会改变了他们。他们为了人气,为了知名度,为了粉丝而不敢锋芒毕露。就以那知名歌 唱演员来说,她因为一句“大家好,我来了”而在社会上栽了不少跟头,她人气低,红不起 来,于是她变了,变得圆滑了。 因此,当整个社会都变得圆滑的时候,世间也就再无真“狂”人了。为此,我要高呼:世间 曾 有 真 “ 狂 ” 人 , 世 间 需 要 真 “ 狂 ” 人 !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 自述:“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金榜题名谈及恩师时竟狂言:“居然是无 名小辈王植!”这自然是他“亦狂亦狭亦温文”的个性的体现。当代学者钱钟书更是对老师 极不满意,而戏言老师太笨、太懒、太俗。狷介之士刘文典更是狂得痛快,他狂言:“古今 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 还不晓得!”当人们提议把沈从文升为教授时,他大怒,并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 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四毛钱!”当代学 者李敖,也狂得洒脱。他在《传统下的独白》一书的封底写道:“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 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上骂我吹牛皮的,心里都为我供了牌 位。” 这些都是“狂”人啊! 他们的狂,构建了中华民族挺立的傲骨,这种真“狂”,是时代的脊梁,是真性情的流露! 可叹,当代社会,这种“狂” 被名利吞食了,这种“真性情的流露”也被风尘淹没。于是,一切都变了。 当所有的人都将“大家好, 我来了”改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时,世上再无真“狂”人,这是时代的悲哀!
【 亮 点 赏 析 】
“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一般的考生看到作文题, 只会想到感恩、谦卑等相关立意,而此考生能独辟蹊径,深入思考,认为“完全是功利的社 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没有棱角的‘圆’”,从而批 评这种处世态度,发出世间再无真“狂
”人的喟叹,立意不凡,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另外,文章材料丰 富、新颖,极富说服力。文中龚自珍、钱钟书、刘文典、李敖等人的事例,作者信手拈来, 运用恰当。综观,本文立意高远,不落俗套,文笔大气,论证严谨,亮点频出,不愧为满分 之 作 。
秘诀三——因事悟理,以小见大
写作来源于生活,当我们空发感慨、胡编乱造故事时,不妨把笔伸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 作的灵感,从亲身经历的事情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因为自己亲身感受,知道其中细节,所以 容易写得具体、细致、生动、感人。因事悟理,从小处感受精彩的世界,感悟非凡人生,让 我们的文思如清泉般汩汩流动。
【 佳 作 借 鉴 】
拒绝平庸——风沙渡
一考生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 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邈远的豪情 在胸中激荡了。 只一个招牌, 却可以让这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平庸的 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 他们也曾坐在高考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 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雨吹凉了满腔热情、浇灭了心中理想,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 而被丢弃在脑后,他们早忘却了自己接受过高等教育,忘却了父母的期望,于是一个个变得 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他们身居陋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是丧失了理想 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甘于平庸甘于卑贱, 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必先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 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的登临。 拥有一颗 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者与出众者的最大区别。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人 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 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坚定的眼神,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 果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 “香如故”。 “蚁族”又如 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脚下的路,我坚信:终有一天,“蚁族”也能“扶 摇而上九万里”。 相信“风 沙渡”的主人一定不是一个平庸世俗的商人。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满 腹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透着豪情与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 不 重 要 。 小 酌 后 , 与 老 板 相 视 一 笑 出 门 而 去 , 我 辈 岂 是 蓬 蒿 人 ? 拒绝平庸,世界因你而精彩。
【 亮 点 赏 析 】
作者因赶考时看见一家名为“风沙渡”的 小餐馆,由此生发,情思飞扬,联想到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发出“有 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坚定的眼神,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 凡”的感叹,事由虽小,但阐释的却是人生的大道理。生活中处处有文章,看我们是否有心 而 已 , 作 者 从 细 微 处着 笔 , 由 此 生发 出 不 凡 的 人生 哲 思 , 让 人折 服 。 另外,本文视野开阔,旁征 博引,才气逼人。即便化用诗句,也饶有情趣,你看“与老板相视一笑出门而去,我辈岂是 蓬蒿人”一句,潇洒之态跃然纸上。
秘诀四——融情于物,意切情真
记叙文写作如果借助某一物体来反衬所描写的主体,融情于物,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行文 时 , 若 借 某 一 物 体 点 明 中 心 , 既 可 以 渲 染 气 氛 又 可 以 卒 章 显 志 。
【 佳 作 借 鉴 】
向日葵没有眼泪
一考生
从我记事起,家中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 金黄向阳,是重瓣的那种,花期很长,在盛夏的阳光里常常开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是 哪 一 瓣 在 反 射 着 阳 光 , 只 觉 得 耀 眼 眩 晕 。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在我 出 生 时 种 下 的 , 每 年 留 种 , 每 年 播 种 。 模糊的记忆里留存着那个露 水沾湿衣襟的清晨。起了大早,我忽然发现花丛中蹲着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正在悉心清除杂 草 , 扶 正 微 微 倾 斜 的 花 株 。 “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 上面怎么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自己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 “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 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年轻的爸爸少有的耐心模样在那 一刻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中,好看的眉眼,高挺的鼻子,说话时微微张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 的微笑。 于是,在我那有日 记情怀的年纪,我便在日记本的扉页写下了这句话——向日葵没有眼泪。 阳光普照大地,向日葵盛开 又凋谢,我也渐渐长大了,但心中的倔犟与固执没有改变,一如儿时记下的那句话,心中还 惦记着向日葵的眼泪。 终于 走到高三,以为自己已足够完美、心灵强大,以为一切都将按着自己心中的轨迹发展,就像 向日葵的生命旅程。 “爸爸, 你到了吗?我们下课了。”难得的休息日,我和爸爸约定吃饭谈心,在这人生的转折点我似 乎 与 爸 爸 也 变 得 亲 密 起 来 , 至 少 没 有 了 年 少 时 的 冲 突 。 “爸爸还有些事,你在校门 口 等 一 等 吧 !” 他 似 乎 真 的 很 忙 , 电 话 就 这 样 被 草 草 挂 断 。 天气还有些冷,下午天一直 阴沉沉的,有风吹过,让人心烦意乱。街道上甚是喧嚣,车辆、人流、尘土等搅在一起,没 一会儿,雨便大滴大滴地砸了下来。慌乱中我躲进了校门口的值班室,湿湿的外套贴着后背, 心里禁不住开始抱怨起来。 当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街对面时,我竟没有叫出口,只看见雨滴拍打着他的身体。他 穿过马路走过来,弯着腰,好像在护着一包红色的物品,可能是给我买的,可我心中依然不 满,没有期待和惊喜。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或许是我长高了,总觉得此 时 的 他 不 再 高 大 威 武 , 也 没 有 了 儿 时 痛 斥 我 时 的 挺 拔 模 样 。 我慢慢走出值班室,朝着他 的方向走去。时光赋予我怀念和遗忘的力量,过去我觉得不能理解他,现在觉得爸爸就像一 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纹路错杂,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在与过去重 叠,记起若干年前的那个清晨,他告诉我说向日葵没有眼泪,此时的我,泪流满面地站在原 地 , 等 待 着 他 潮 湿 而 温 暖 的 拥 抱 。 爸爸,请原谅我的自我与固 执,成长中的我不能没有你,我需要你的宽容与教导,是你教会我不再自我,不再骄傲,用 心感受周围的支持与爱意。 真的,向日葵没有眼泪,因为太阳会灼干它的眼泪,而我的太阳就是父亲。
【 亮 点 赏 析 】
“向日葵没有眼泪”,好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诗情画意,引发读者的遐想, 为文章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作者以“向日葵”为载体,叙写“父亲与我”的故事,以“向日 葵没有眼泪”反衬自己的自我、脆弱,烘托父亲的高大形象。以“向日葵”贯穿全文,卒章 显 志 , 是 本 文 最 大 的 亮 点 。 “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 子,背面纹路错杂,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融情于物,情真意切,感 人至深。另外,文中对“向日葵”的描写详略得当,记叙、议论、描写相得益彰。
秘诀五—— 一字立骨,主旨 凝聚
议论性散文中,若能巧妙地 运用一字或一词贯穿全文,便可以把零散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把纷繁复杂的内容集 中 到 焦 点 上 , 从 而 使 文 章 线 索 明 晰 、 结 构 缜 密 、 主 旨 凝 聚 。
【 佳 作 借 鉴 】
回 到 原 点
一考生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留下了一个耐人 寻味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 的结局确实出人意料,但我确信,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因为那里才有 刀 光 剑 影 , 那 里 才 有 豪 迈 与 洒 脱 。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 你的真性情。 额头上没有一 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 自己不施粉黛的容颜,是不是已经忘却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了挤出虚伪的笑容,习惯了 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当我们暗自高兴,以为能将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 遮 去 , 却 令 自 己 最 珍 贵 的 一 面 、 生 命 最 澎 湃 的 热 度 一 同 抹 去 。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 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 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 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 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 时候,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动作很规范,态度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庞也经不 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但让人感到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 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乐章中弹奏最和谐 的 音 符 , 是 在 自 己 和 他 人 的 心 中 演 绎 真 善 美 。 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 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且偷生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 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 个学者的原点。“决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 了 人 性 的 光 辉 和 一 个 知 识 分 子 的 尊 严 。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 业已登上一个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起航,最 淋 漓 也 最 真 实 , 最 平 平 淡 淡 也 最 轰 轰 烈 烈 。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 满足于声色犬马、亦真亦幻,但一个人人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 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唯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本真, 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