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类话题写作导引

  “情感”类话题写作导引    

    一、美文赏读    

    A、情感之家庭篇    

    引读:因为是家庭的给予,我们坚信这世间充满了爱心和善意,家庭中的亲情是  无私的牵挂,是真诚的奉献。因为相同的血缘,沐浴着亲人的关爱,亲情是人生高飞的翅膀,  又是失意的港湾。而最能体现亲情的是最神圣最伟大的母爱,这种情结是最真最朴实的母子  情。读了金志伟的《怀念》我们无不为这种动人的情结所感动。    

    美文一:    

    怀念    

    金志伟    

    母亲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冰凉的棺盖分割着两个世界。    

    下半夜的风从门外吹来,透骨的凉。望着母亲的遗像,望着那被沉重的黑框凝固  的笑容,泪水止不住的流。我劝走了忙累了一天的亲人,独自一人陪着母亲,靠思念和回忆  取暖。    

    我出生于大饥荒后的一九六二年,我出世那年,母亲三十七岁,父亲四十岁。母  亲后来告诉我,我的出生,曾给苦难岁月中相濡以沫的父母,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快乐。母亲  说这些话,是在一个初秋的夜晚,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母亲的眼里有淡淡的泪光流出来。  那时候,母亲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比起城里,乡村的日子平静了许多,我现在还依稀记得  我家住的那一间简陋的草屋和院子里几株苦楝树,记得每到夏天的傍晚,母亲总是一遍又一  遍地把家里的煤油灯罩擦得雪亮,在院子里数完所有的星星后,母亲带着我和妹妹用煤油灯  在蚊账里照蚊子,然后用轻轻的眠歌把我们带进梦乡。我甚至还记得,冬天将临时,母亲总  是用整张的白纸糊在北面的窗户上,然后涂上桐油,小屋和小屋里的童年立即温暖而明亮。  我的童年虽然在别人歧视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但母亲的爱和呵护,一针一线,缝补着我生  命中最初的岁月,甚至直到今天,还时时温暖着我。    

    渐渐长大后,对世事还很懵懂的我开始不止一次的对死亡产生了莫名的恐惧,生  与死的苦恼开始摧残我还很稚嫩的心灵,痛苦了很长时间的我,有一次突然问母亲,人为什  么会死?死是什么?母亲摸着我的头说,死就是人没了,我接着问母亲,您会没吗,母亲平  静地回答我说,会的。    

    我和母亲关于死亡的对话,给我的童年抹上了一层阴影,这阴影噩梦般的纠缠着  我、折磨着我。很长时间,我都不能从这阴影中走出来,生怕一不小心,我的亲人们会突然  离我而去。    

    母亲是三年前得病的,医生诊断是胃癌晚期。做手术的那天,我把已经骨瘦如柴  的母亲抱上了手术室的推车,从病床上抱起母亲时,我突然发觉被病魔折磨的母亲的身体很  轻很轻,我的心重重地疼了一下,当时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母亲朝我无力地笑了笑,我看  见,她笑得很勉强很凄凉,眼里已经没有了我熟悉的目光。    

    主刀的医生是我朋友,我破例获准进了手术室,手术做了近四小时,这四小时里,  我如坐针毡,备受煎熬和折磨,那是我一生中最难挨也最漫长的四个小时,就像我生命中经  历的四十年那么长。    

    水晶棺下的长明灯在寒风中颤动,像随时就会消逝的生命,我轻轻地拨动一下灯  芯,灯光突然亮了许多,这微弱的灯光,让我一下子看到了人生的尽头,让我突然间体味出  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过去,父母的健在,让我感到躲在人生尽头的死亡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情,现在,母亲的离去,仿佛一下子揭开了人生最重要,最沉重的帷幕,让我直面死亡的狞  笑,甚至看清楚了那条通向最终归宿的小路。    

    殡仪馆里,隔着玻璃门,我看见母亲被推进了火炉。身后,亲人们的恸哭,在推    搡着我,撕扯着我,那滴滴是血的泪珠,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痛失的重量。我们每个人,都  是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人世,然后,又在别人的哭声里走向天国的。我突然觉得周身烈火熊  熊,五内俱焚,我依稀看到天国的光辉笼罩着母亲,照亮了她西行的道路。过了好长时间,  一缕淡淡的轻烟飘向天空,慢慢地溶进蓝天,溶进我余生绵绵不尽的缅怀和回忆中。    

     ( 摘 自 2005 年6 月8  日《教师报》)    

    赏析:文章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句,为什么读后我们却被浓浓的  深情打动呢?一是因为它真。作者善于捕捉平凡生活中小的动人的亲情细节,如数星星、听  眠歌、白纸糊窗户、关于死亡的问话、母亲动手术等这些都是亲身历见的往事,是真实的,  也是最能体现母子情结的;二是因为它善。字里行间充满对母亲的爱,“我”的好奇问话,  充满了童真善心“我”是在善良的母爱的滋润下成长的,正如作者所说:“我的童年虽然在  别人歧视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但母亲的爱和呵护,一针一线,缝补着我生命中最初的岁月,  甚至直到今天,还时时温暖着我”;三是因为它美。以“我”为视角,写真人真事,抒真情  实感,这是情美。选择守着躺在水晶棺中的母亲的特定情景为切入点,写往事、写感悟。“母  亲的离去,仿佛一下子揭开了人生最重要,最沉重的帷幕,让我直面死亡的狞笑,甚至看清  楚了那条通向最终归宿的小路”。解开了童年的疑惑,这是构思的精美。语言朴实生动,字  字含情,这是朴实的语言美。因此,这是一篇真善美的美文。    

    B、情感之社会篇    

    引读:最美不过人的心灵,因为心灵的美丽,我们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生活中多  了一份友情,添了一份感动。读了林清玄的《好雪片片》我们会有所感悟。    

    美文二:    

    好雪片片    

    [台湾]林清玄    

    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38℃的盛夏,他也穿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  件毛衣。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  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  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  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  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  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  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  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  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  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  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  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  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  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8 个字:“一券在手,希  望无穷。”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  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  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  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  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老人明净的善意,  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  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  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  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  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  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  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是,美丽的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  心田。    

    (选自《共同的秘密》)    

    赏析:一位来自北方的流浪老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  都穿着家乡的厚衣”,“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肮脏、丑陋,只  招来大部分人的“厌恶和疑惑。”作者与他素不相识,但通过观察、接触,有了同情和感动,  情感加深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善良,他真诚地祝愿每个在他这里买奖的人中奖,他担心别  人没扣扣子会受冷,伸手帮人扣上。这些都是动人的细节。    

    生活总是充满诗意。美就象好雪滋润大地,心灵之美滋润人的心田。文章高明之  处在于把丑陋形象与美好诗意内在地组合起来,愈到后面诗意愈浓,收到滋润读者心田之效。  文中写道:每次从老人那里买奖券就感到“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  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表现出“好本质”,这朴实的话语,想必会激起我们的共  鸣。    

    C、情感之自然篇    

    引读:大自然的美景常让我们流连往返,激起我们的情感涟漪,触景生情是灵动  的表达。莫怀戚的《家园落日》就是以落日为发端和抒情线索,抒写了浓烈而深沉的爱国爱  乡的情怀,读后让人感到世界的明丽和充满生机。    

    美文三:    

    家园落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  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剪纸。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的  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  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  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  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  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  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  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  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  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  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农夫夹在两匹马之  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驼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  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  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  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  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   的太阳啊!      

    (选自《莫怀戚文集》)    

    赏析:“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这是作者对落日别致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独  特的感受?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总给人以“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的  飘逸感。只有家园落日,也是作者重笔描绘的,给人美意,充满爱意,给人深切的感悟,充  满爱乡情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含蓄有力,别具神韵,充满深情。    

    面对不同景、物,我们会有不同的体悟。在美的体验与爱的经验中,我们除了自  己创造自己的之外,从不拾人牙慧。我们的眼前总是浮动着美丽而模糊的影子,虽然长期忍  受着贫穷与孤独,却时刻呼吸世界而每一次呼吸都会像音乐一样好听。我们从懂得思想的那  一天起就蔑视伪装的情感和甜蜜的谎言,你用彩色的画笔把世界打扮成矫健活灵的生命;因  为你认为无所作为是对生活的一种怯懦。    

    二、启发与借鉴    

    1、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或家庭或社会或自然„„,抒写不同的情感,如亲  情、友情、师生情、家乡情„„    

    2、立意要高远。反映健康向上的主题,如人的“好本质”。《好雪片片》就是。    

    3、抒写自己独特的

感受和情感体验,如《家园落日》。    

    4、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小中见大,以情动人,抒写真情  实感,如《怀念》。    

    5、巧用对比、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感染读者。    

    三、经典导引    

    (一)审题要准确无误    

    人类是最富有情感的,情感是人人都经历过、体验过的。但写这类话题如果不审  准题,也会偏题、跑题。因此,审题时应注意三点:第一,研读提示语,把握要求。提示语  往往为写作提供了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提示。因此要抓住材料中关键的语句和  词语,弄清命题者的要求和导向,弄清哪些内容是在话题范围之内,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尽  情发挥,哪些内容超出了话题,不可越雷池半步。如以“美景”为话题的提示语中,“请结  合你的生活实际”就隐含了两点要求,一是主体是自己,文章应以第一人称写;二是所写内  容必须是自己亲历的,不是想象。“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又告诉我们不光流于记叙,  还应有真切的感受;第二,审清情感细微区别。可采用找话题的近义词的方法,确定好写作  范围。如以“失望”为话题,我们不能写成“失意”为话题;以“感动”为话题不能写成以  “感谢”为话题。第三,是审好自拟的题目。看自拟的题目与话题有没有内在联系,如果你  拟的题目同话题没有内在联系,倒不如采用“话题入题命题”来拟题,如以“美景”为话题  的作文可拟为《记忆中的美景》。行文时,扣了文题,也就扣了话题。    

    (二)寻找最佳动情点    

    1、要真实可信,有真情实感。“为赋新词强说愁”,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决  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其  实,写情感类话题作文,只要你紧紧抓住生活,就能写出真情。平常普通的人和事,只要是  真正打的过你的心,或是令你深有感触的,用适当的文字加以表述一样可以打动你的读者。  我们可以采取第一人称,记叙有较强情感内涵、反映较深主题潜能的经历;可根据话题的要  求进行虚构,编述内在情理真实的动人故事;还可以让不同身份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让  话题充分聚焦,如老师、父母、儿子对“爱”的不同看法,采用分列标题来写,从不同角度  诠释“爱”的含义。这类话题,可以写回忆,可以写畅想。可以通过写人、写事、写物来写  情,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中寻找动情点,可以写亲情、友情、邻里情、师生情、家乡情  等。根据内容和题目的需要,抒喜怒哀乐之情,如以“美景”为话题可通过回忆自已小时候  充满童真童趣的小事,抒写儿童天真烂漫而动人的美景。      

    2、细微处见真情。要让人物在细小的举止动作中展示情感,一位同学以“美景”  为话题而写的文章《愧》,就是通过老奶奶经常电告孩子注意身体,时时想着后辈,连子女的  电话费也想着,这些生活平常的小的细节来突出母爱的博大动人。    

    (三)新奇中求表达    

    此类话题本身就蕴涵着很深沉浓厚的感情色彩,写作时应注意选用适当的语言和  形式构架,不必堆砌华丽的辞藻,不必煽情,不必故造悬念。我们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里的“不平”是内在的情感情绪上的波动变化,而不同刻意制造悬念。此类话题基本上以  写散文和记叙文为宜,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加入适当议论。此类话题的佳作应能融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为一体。记叙是基础,有了那样的人事,才有了你的感动,形成较为自然的抒情,  并进而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产生你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成为文章点睛之笔。我们可  以采用正题反作、大题小作等方法在立意上创新奇;通过巧置悬念,引出误会、巧合、发现、  陡转在构思上新奇;可以采用日记、随笔、小小说、童话、寓言等形式在体裁上创新。特别  强调的是可以运用象征、对比、拟人等写作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文题:以“情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文章。    

    四、互动平台    

    课堂佳作一:    

    等待    

    “娃,今儿几号了?”外婆问。“3 月2 号”我显然有些不耐烦了,每次前脚刚  跨过门,迎面而来的就是这句。我抬头看看墙上的日历,上面大大地印着“3  月2 日”,想了想,我又补充了一句“还早着呢!”“不早了”。外婆莞尔  一笑。我知道外婆在等待五月一日--舅舅回家的日子。    

    外婆是个大闲人,撕一小张日历都要花一整个上午。一个星期天我在外婆家做作  业,有幸窥见了这一幕。    

    匆匆吃过早饭,外婆颤颤微微地走到日历前,缓缓地坐在靠墙的凳子上,久久地  凝视着属于昨天的那张日历,发呆„„我继续埋头写字,当我再次抬头时,外婆正用颤抖的  手轻轻地撕开那张日历,“旧日子”捏在手中,眼睛又暗淡下来,久久地凝视,发呆„„    

    有时外婆会叮咕起来,象是在对我说话,又象在自言自语,但是我的确听不懂,  也听不清。有时外婆会翻翻日历,甚至一页一页地数日子。有时外婆还会不知不觉地靠在墙  上睡着了„„    

    “娃,帮外婆„„”外婆说话很慢,我静静等候着。老人的记忆就是不好,外婆  一定是又忘了后面的话,因为她正微皱着眉,象是在使劲地想什么。久了,外婆说:“算了”。  待转身看到床上的铁盒时,眼睛一亮:“瞧,我忘了,帮外婆拿个干的毛巾来”。    

    外婆接过毛巾小心翼翼地去擦那个上了锈的铁盒,我拍了拍散在床上的锈碎问:  “这是装什么的呀?”外婆打开了它,我很失望,几张退了色的奖状,模糊的照片和墨水淡  得无法辨析的信。“这是强儿(我舅舅小名)的,以前寄给我的,瞧,你舅舅小时成绩可好  了„„”这天下午,我从外婆口中听到了有关舅舅小时候的许多故事,什么被老师批评了回  家才哭呀!什么与我妈妈争论呀!零零碎碎的。    

    后来去外婆家是4 月下旬,妈妈说外婆这一个3 月和4 月都没出门,守着电话,  叫我去陪陪她。恰巧,我那天去时,外婆正在接电话,我留意听着看着,外婆的脸上露出了  久违的笑容,声音也硬朗了许多“嗯„„嗯„„我身体好得很„„啊?哦,票价涨了就别回  来了,你在外挣钱又不容易,我又没生病,回来看我干嘛?在外要注意身体,别感冒了,把  嗓子弄坏了,不要和人争,要处处学会忍耐„„我挂了,电话费可不便宜。”然后外婆又笑    眯眯的,我知道,这通电话又能让她高兴好几天,不过她仍掩饰不了那心中的失望,她轻叹  了一声让失望随风去。“娃,今儿几号了?”外婆又开始了下一次的等待。    

    回到家,我冲进门对爸爸说:“你装得真象,外婆没听出来。”然后我又发现自  己的兴奋太不道德了,毕竟舅舅出了事。妈妈此时正在哭,爸爸叹道:“骗得了一时,骗不  了一世„„”    

    同窗视点:外婆对舅舅的思念是全文的核心情感,并且贯穿全文始末。文章从细  微处着眼,外婆的一言一行都留给人深刻的印象,语言富有感染力。此外,文章情节编排合  理,行文一张一弛,这一切使结尾更打动人心。总之,这是一篇很好的情感文章。(查丽娟)    

    导师视角:外婆对舅舅的等待思念让人体味到人间的母子之爱,而爸爸对外婆的  善意的欺骗更体现子女对老人的真切关护。以情感为线索构思全文,重点叙述外婆等待舅舅  归来的言行,写得具体、生动、真实,让人刻骨铭心,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但情感  震憾力更强。语言朴素、自然。通过对话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动作描写贴切,符合人物身份。    

    写后札记:    

    一    

    我在文中例举外婆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抓住了细节进行描写,赞美了浓浓的爱  子深情。因为文章立意不够独创,所以我力求在选材上,情节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二    

    本文语言真实细腻,这主要归功于平时的细心观察和积累。“字无一日之功”,  作文亦如此。读万卷书方能行万里路,因此平时要多积累。另外,语言也十分朴实,字里行  间毫无卖弄之笔。排此与省略号的巧用更是锦上添花。    

    三    

    本文的结尾有些过于突然。是想给人以震撼力,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反复读了  几篇欧?亨利的小说,方才发现,他那出人意料的结尾在登场之前,总是有铺垫的。本文若在  前文加上暗示舅舅勤于给家打电话的内容,与3 月、4 月没来电话形成冲突,会更好。    

    四    

    评改人细心认真,帮我找出并订正了错误字和标点符号,真的很谢谢她。她提出  的修改意见也使文章通顺了许多。再者,她的钢笔字也很漂亮,让我羡慕之余又添了几份练  字的毅力。    

    五    

    老师,乍遇此题,我不知所措。不过您的指导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思路,美文的品  读也让我明白了写情感类作文的技巧,因此写的时候得心应手。    

    课堂佳作二:    

    夜    深    细    语    

    又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在那个电脑的面前,是一位长得帅气的小孩--鹏,他有帅气的面庞,优秀的成绩  以及在电脑上的天赋,它唯一所没的,是朋友。这也是他最令人担心的一个方面。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夜晚,鹏的电脑终于连上互联网。而且他的父亲还为他申请  了QQ 号。    

    他觉得QQ 很有趣,便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小“企鹅”。并为自己取了一个很  有象征性的名子:独行侠。    

    过了一小会儿,便来了一位来访者,小心翼翼地问:“你好,我们可以做朋友  吗?”“别惹我,没看到我的名字吗?--独行侠。”“你没看到我的名字吗?”鹏醒悟起来,  看了看网页上的名:单行侠,再向下看时又来了一些字“我也独,但我不是很绝,所以我来  交朋友了!我觉得没朋友很不好,这里我们不用害羞!”终于,鹏想通了,便试着和他聊起    来,过了一会儿,鹏得知自己的网友是一个大城市的学生,情况和他颇有相似。    

    当鹏去睡觉时,夜已很深了。    

    第二天,鹏来到学校。只见向  老师匆匆地走向教室。向  老师是一个温和,有才气的老师,只是他过于文静,很少说话。显得有些  孤僻“同学们,现在的国家严禁青少年去网吧,即使在家里也要尽量少量地上网,知道了吗?”  老师说道。    

    听到此话之后,鹏心里猛地抽搐了一下。看样子今晚我就要和我的新朋友告别了。    

    夜里,鹏小心翼翼地打开了QQ,开始和“单行侠”谈了起来。    

    “对不起,我以后就不能和你谈话了!”    

    “为什么?”    

    “老师说在家里要少上网!”    

    “老师说‘少’,又不是不给,你又不是不能上,我们老师也说了,而且还特别  地澄清了这一点。对了!我还会交朋友大法,交朋友重要的一点是:一颗真心去换取另一颗。”    

    这使鹏“豁然开朗”,他和“单行侠”聊了一小会儿,便去睡觉去了。    

    第二天,鹏学会用真心换取友谊,他还发现向老师和一些老师合作编出了一本《离开冷漠的世界》一书,也发现了老师变  得开朗了。    

    光阴似箭,鹏度过了一个个快乐的夜晚。一年过去了,鹏变成了一个在学校很受  欢迎的学生,他的交友范围很广,还和向  老师交上了朋友。    

    一天,鹏打开电脑,只见电脑上有一个行字:独行侠,很高兴见到你,我的成绩  最近处于下降阶段,爸爸说明天就把网线扯掉,再也不让我上网了。鹏想和单行侠说几句话,  可他早已下线„„    

    鹏从此一撅不振,他的老师也被换成了一个极其严厉的工作狂。    

    正处于低落之时,鹏收到了一封信!    

    你不能伤心,你还有未来!    

    下面没有署名,鹏也有所震动,可这会是谁发的呢?    

    迷茫之中,他跑去问他的父亲。    

    他终于明白了一切,那位网友其实就是向老师,为了使鹏活跃起来,他用了这方法!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他已料自己快不行了,也料到鹏变化会更大,于是便让鹏的父亲去寄信,让鹏振作起来。    

    鹏热泪盈眶,这不是真的,向  老师没死!这是场噩梦,我要忘记这事,忘记老师已死!忘记这一切!    

    同窗视点:本文以网络为载体,以夜间网上聊天为切入口,符合题意,有浓浓的  时代气息。心理、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出了一个完整的鹏的形像。至于老师,直接描写虽然很少,但是出人意料  的结尾却让人对老师产生了敬意。师生之情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挚而又朴实。(向磊)    

    导师视角:师生情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表现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却各不相同。本  文是通过夜深网上聊天来体现这种情感的。行文有波澜,通过设悬念,埋伏笔来推动,而谜  底是通过一封信揭开的。最后点题,想忘记  向老师已死的事实,而这又体现了学生对老师   的深沉思念,语言流畅。      

    写后札记:    

    一    

    写这篇文章我是费了不少脑筋的,从哪方面组材来表达对老师的深情呢?思量再  三还是运用现代鲜活的材料:因特网。因特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网上聊天已成为一种时尚,  对此我是熟悉的,写起来也顺手。在构思上也是花了不少的气力;在前文中作下铺垫,极力  渲染,而结尾却是出人意外。    

    二    

    好的语言可以让读者赏心悦目,陶醉在文章的表达中。所以写作的时候我很重视  语言表达。我在文章中加了一些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刻画出鹏及  向老师的形象,尽量给读  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本文的语言有些罗嗦不够简练。语言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三    

    文章的重点是文章中心突出的要素之一。“画龙点晴”睛便是龙的重点,一篇文  章怎能群龙无首?这“龙”便是材料,“首”便是重点,因此写文章突出重点是很重要的。    

    四    

    评改人评改认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使我看到了不足。    

    老师,积累积累,我究竟应怎样积累呢?    

    课堂佳作三:    

    白杨的等待    

    美丽的田野上有条小河,它静静地流淌着,河边耸立着它的知己--白杨。白杨为  小河守护堤岸,小河将白杨灌溉。它俩亲密地相处,“谈天说地”。    

    白杨常跟小河提起大海,大海的广阔与蔚蓝令小河百般向往。它再也不羡慕湖泊  姐姐的淡雅,而是更加强烈地追求着大海的广阔,要是能去见识见识大海的汹涌与澎湃,那  该多好啊!    

    小河跟白杨提了

这个理想,白杨也兴奋地说:“好啊!我去见识见识,回来  再讲给我听我一定会等你的!”小河乐了,激起一条条波纹,“不见不散!”说着,小河欢  快地向着远方流会,去实现它梦寐以求的理想。白杨望着小河远去的身影,心中默默地说:  “不见不散!”    

    自从小河流走了后,白杨显然变得有些孤寂,它夜以继日地在等待。    

    麻雀妈妈带着它的孩子们,移居到了白杨树上。麻雀妈妈愉快地向白杨打招呼:  “嗨,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白杨一听,立马皱起了眉头,表示歉意:“哦,对不起,我  在等我的朋友小河,你们要在这定居了,小河就认不出我来了。”麻雀妈妈只好另寻新居。    

    白杨等呀等,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小河还是没有回来,失望极了,感到灰  心丧气。    

    突然有一天,白杨眼前一亮:是小河回来了吗?它正在欢喜看,仔细瞧,原来是  伐木工人。    

    伐木工人正在砍伐白杨,蓦地,白杨摇摆着枝叶,似乎在跳“桑巴舞”。伐木工  人惊讶不已,白杨解释道:“实在抱歉,请别砍伐我”。伐木工人笑了,“我们用你去做漂  亮的家具,你不想为人类服务吗?”当然想啊,可是,我在等我的朋友小河,它跟我约定好  了:不见不散。白杨一副愧疚的样子。“那你等到了吗?”“没有”,白杨沮丧地摇了摇头,  “但我会一直等下去,因为这是我和它之间的承诺!”伐木工人被感动了,也只好离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杨依旧在等待着,它已经由过去的繁茂变得格外的苍老,  昔日之葱郁一消而散。但是,它仍然在等待着!    

    小河呢?它像只无头苍蝇,到处找寻大海,到处碰壁。它实在受不了了,工厂排    出的废水令它窒息,它投降了,决定回去找白杨。    

    小河流啊流,终于回了原来的地方,可白杨呢?难道它没有遵守诺言吗?小河环  视了一下,映入眼帘的是一颗苍老的白杨。    

    小河高兴极了,“白杨,白杨,我回来了!”白杨看了看眼前的小河,刹时间,  返朴归真,“小河,我等到你了!”说完,便死去了。    

    这就是白杨的等待,一句“不见不散”,让它付出了一生的等待。    

    同窗视点:作者以童话的形式演绎《白杨的等待》,描写细致,语言流畅。结尾  一句既高度概括了全文,又留给人以思索。而这种思索是多方面的,除了小河对理想的追求,  更感人的则是白杨的等待——那种完全发自内心深处的情谊。(许仕鹏)    

    导师视角:“这就是白杨的等待,一句‘不见不散’,让它付出了一生的等待。”  多么质朴,多么感人的情谊,让人在内心深入不断思索。理想,固然可贵,友情,则更须珍  惜。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不要忘了,我们的背后永远有着家人,朋友所给予的信念。本文想  像丰富,语言活泼,立意也极有深度。    

    写后札记:    

    我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童话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小河对大海的  无限向往。以及白杨树为了自己的承诺付出一生的等待,从而表达出白杨与小河之间坚定的  情谊。写文章就是要这样,只有确定好中心及一个较高的立意,才能使文章一气呵成。    

    以童话为体裁,写作时我尽量保持语言的连贯性及活泼性,这样便于写好整个故  事。由此我想到语言的使用也是因体裁而异。只有找到一种适合所写体裁的语言,才能使文  章出彩。    

    本文的语言虽然比较流畅,也符合体裁特点,但也有不足。我认为文章中有些语  言不够简练,没有表现力。以后写文章的时候我要注意,平时也要多积累有表现力的语言,  也可以适当仿写一些。    

    同学、老师的评价是对我的鼓励,我会精益求精,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