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破冰之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不仅仅关系到一个考生的语文成绩,更关系到一个社会人的语文素养。
可是回首我们多年的作文教学,虽然丰富多彩、自成体系,可是也发现教学中许多无效现象和难解之谜,看到教学海洋上“冰山林立”。其实作文教学并不复杂,无非是多读、多积、多思、多练,可是我们以高考的名义,教给学生太多的技巧、模式,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进了“冰雪之川”。让我们窥“冰山一角”,寻作文教学的“破冰之法”,开创作文教学新局面。
显作 文教 学冰 山一 角
一、重积累,轻表达。
学生写作时往往感觉材料枯竭,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工作。有时教师功利心太重,总结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高分规则,比如大多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写议论文,而且对模式进行要求,比如开头要有一段漂亮的话,一般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分论点排列要整齐,例证要新鲜;首尾和行文重要多点题„„而且语言要整散结合,材料要广博、要显示身后的文化底蕴等。学生在积累上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甚至有的学生一学期积累了厚厚两本。
由于过分地强调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迷失了自我,变身成古人、名人,只是堆砌素材,而且更多的表现为对素材的演绎,根本不是自己性灵的袒露。而且因为囿于高考作文的规定,学生写作时缩手缩脚,生怕写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之后被视为另类。于是,大多数学生都追求四平八稳式的作文模式,包括观点的表达、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锤炼,都呈现出严格的范式,而许多教师也将此作文训练的宝典加以落实。学生在这样的模式化训练中怎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呢?在考试时,不少学生仍然不知所措,抓耳挠腮,不知写什么。其实,正是由于有了大量积累而缺乏质的表达的训练,积累的内容在学生的本子上才一直处于静态,不能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思想的深度。
二、重数量,轻讲评。
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言为心声,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练习数量,并不十分重视讲评工作。为了达到训练的量,甚至提出“每天小片断,两周大作文”的要求,学生对此苦不堪言。
而每次写作练习后,由于作文批改的工作量很大,面对作文大山,教师批改时一般不做深层的分析,往往草草了事,没时间详批细改,评语笼统空泛、千篇一律,甚至有的只是模拟高考打一个分数。讲评时,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无关痛痒地说一下总体情况,比如每次作文讲评都是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整体讲评一下,然后再印发一些优秀习作,让学生口诵心惟,缺少针对本次习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专题讲评。长此以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写作时也应付了事,作文教学的效度和信度不言而喻。
行作 文教 学破 冰之 法
一、凸显个性,呼唤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要求正突出了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写作导向。而从近几年的山东高考作文试题来看,“时间不会让记忆风化”“仰望星空”“春来草自青”等很多题目也都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表达自我,引发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让考生在自然、社会、人生与文化中游弋,在科学与发展中探索,在社会与人生中寻觅。这种导向的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以,在复习训练中,再也不能让学生凭借几个名人来打造空洞无物的文章,而应扎扎实实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鼓励其独立思考,表达真知灼见,积累生活的智慧,力争使他们写出深刻而富有灵性的文章。
事实上,我们的阅读积累,不能仅是为了满足于找几个名人的实例,为写作补充一些素材,而必须将素材性灵化。夏丐尊先生说:“我们为要使消化不良的有消化力,非叫他们咀嚼少量的食物不可。叫学生作小品文,就是叫学生咀嚼玩味生活的片断。”确实如此,只有将自己有所震撼,阅读主体的心灵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写作的敏感度才会提高。也就是说,要让素材真正浸润着阅读者的情思,这样的素材才能真正成为写作的源泉;否则就是一潭死水,缺乏生机。
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做摘抄笔记的时候,并不满足于让学生照抄优美段落,而是将笔记本2:1划分,左边摘抄好的句子、段落、文章,并且细心琢磨,在右边写下自己对意蕴深刻的语句的感想体悟或者另选人或事物对优美段落进行仿写。每周挑选优秀文章及感悟、仿写进行张贴或课堂交流朗读或背诵比赛。通过这种方式,将阅读和写作完美结合,使优美而富有意蕴的文字真正进入学生的写作素材,到写作时才会真正为自己所用,不至于出现事例与观点不一致的现象。
二、分层指导,分类讲评。
在教学中,作文应该分层指导。对于不会写的同学,八股文是必要的。教给他们一些要领,行文思路(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基本的逻辑思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起码能写成一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的符合要求的文章。程度中等的同学,文章往往平平淡淡,可以帮助他们在某一部分精雕细琢,如开头、结尾、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整体提高一个档次。有功底力写好文章的同学,稍微关注考场作文的规则,引导他们在思想深度、新颖独特方面上下功夫。
由于作文表达思想,张扬个性,教师如果在作文讲评时还是采用大范围的讲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经过中学几年的作文训练,作文可能出现了一个瓶颈,很难有新的突破,而且作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也很难超越。
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分类讲评。具体操作程序是:每次批改时,先将作文将一定的标准归类。如先按问题归类,再按题材归类,然后按出现的问题归类。这样逐步分类后,全班的作文就会被分为几组,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讲评,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