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试卷结构与前三年保持一致,各题型所占分值不变,但各模块知识分布分值略有不同,基本延续近三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强调双基、稳中求新、注重探究,充分考查了考生的理解、推理、实验、分析综合、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在教材中、题在教材外”的命题思想,可谓是“传承经典,守正出奇”。
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考查基础,源于教材
本次考试试题中容易题、中档题和难题比例大致在 3:5:2,对力学、电学、热学及原子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都有较好的覆盖,注重基础知识,不回避陈题,比如选择题第13 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运用,第 14 题考查环绕卫星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和周期之间的规律,还有第15、16、17 和2 题,学生只要对基本的规律有很好的理解,对简单的物理过程能熟练运用,这几题应该都没有问题。而选择题的第18 题则直接来源于粤教版高中物理课本选修3-3 第60 页第9 题,计算题第36 题则是课本选修3-1 第31 页第11 题的变形,若同学们在考前做到了真正的“回归课本”,这几道题的难度应该不大。
(2)联系实际,取材生活
本次考试取材于生活的题目较多,让基本的物理规律焕发生机,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比如选择题第15 题考查喷墨打印机的简化物理模型,第18 题考查喷水装置,这些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考生在考场上对到这种题目倍感亲切,且易于理解。
(3)注重探究,考查实验能力
今年的实验题与前几年一样,取材于教材中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核心内容,力学实验为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电学实验为测未知电阻的阻值,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认真动手做过实验的探究能力,是否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误差,原理的选取,方法的确定等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主要考点有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步骤的准确描述、实验过程中的细节事项、实验数据的合理处理、和实验规律的综合归纳。
(4)突出主干,重视物理模型
今年的物理计算题重视突出力学和电学的主干知识,第35 题通过碰撞模型加弹簧模型考查了多对象和多过程的综合分析,对物体在不同过程的受力运动情况、能量转化情况进行考查,重在对模型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第36 题则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回路欧姆电路的结合,配以电流I 随角速度w 变化的图像,题型与以往练习的电学计算题不一样。两道题均有较强综合性,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锻炼出了较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对下一届的考生来说,现在的学习中可重点注意各种模型的训练,如:运动学里的追及相遇问题及匀变速运动的往返,力学里的平衡及超重失重,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各种模型,功能关系的各种常见模型,动量守恒定律的几种模型(子弹打木块、传动带、反冲、碰撞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及偏转,带电粒子在有界或无界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与电路、受力和能量的结合几种题型等等。
(5)稳中有变,较有创新
本次考试试题有三点较为明显的创新,首先,过去三年物理对热学模块的考查都是两道选择题,一共8 分,今年改为一道双选题,只有6 分了。然后,本次实验题不再都是考试说明中所要求实验,且没有重点考查仪器的读数问题,而是对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实验进行变形,力学实验重点考查实验步骤及计算,电学实验则中重点考查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电路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最后,计算题第36 题电学计算题没有考查热门的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或者常规的电磁感应习题。本次电学计算题则将课本上的习题稍微变形,融合传感器的知识,较为新颖。初次接触第36 此类题的考生,可能会被打得措手不及。
综述:本次考试难度设置层次分明考查内容强调基础知识、注重能力考查、回归教材、联系实际,既有单一的知识点的考查又有综合知识的应用。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和模型,大多为考生所熟悉,常规且典型,基础且经典,但在考查角度、呈现方式上均有突破和创新。总的来说,本次考试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利于高校选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