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读后感  >  正文

《棚屋》读后感1500字

《棚屋》读后感1500 字放下《棚屋》这本小说,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许多。感觉脑子里充满了东西,却又无法在一时半会里理清。

先简单说说这个故事吧。麦克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丽的妻子和三位儿女。但在一次露营中发生意外却让他失去了最小的女儿-梅西,这成为了他心中的巨恸,一直困扰着他。直到有一天他在信箱中看到一条让他既愤怒又恐惧的字条,一张来自“老爹”的邀请信,邀请他到梅西丧命的棚屋里去。而心怀对上帝的怀疑的麦克去到棚屋后却经历了神奇的遭遇,与圣父(“老爹”)、圣子(耶稣)和圣灵(萨拉玉)共度了一个周末。而就在这个周末中,通过与这三位圣人的共同生活和对话中,麦克不仅从“巨恸”中走了出来,更拥有了坚定的信仰。

这本小说从故事性上来说并无太大亮点,但麦克与上帝、耶稣和萨拉玉的对话和生活遭遇却充满了能量。看这本书时,速度很慢。但不是因为枯燥,而是每看完一篇都要有停下来整理思考。不可否认里面有些东西的宗教性很强,而且加之是译本,某些语句还是有些难懂。但却总是能让人深思,关于爱,关于善恶,关于关系,关于宽容„„

1)关于爱

这之前先要说下三位一体的上帝,既圣父、圣子和圣灵。这是基督教中的信仰基础,圣天父完全是上帝,圣子完全是上帝,圣灵完全是上帝;圣天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灵,圣灵不是圣天父。这个教义我们很难用逻辑的思想去解释,但这里也没有必要去解释。

小说中圣父的形象是一个爱做饭的高大黑女人,而不是长白胡子的“甘道夫”;圣子是酷爱木工的中东男子;圣灵则是打点花园的亚洲女子。这就宣告着一种爱,上帝是爱着世间的每一个人的,即使人类早已背离了他。要我像上帝这样对待世界的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但这种爱就像一种家庭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不管有多少子女,你都会爱着他们每一个人,而且对每一个人的爱都是有所不同的。这不是说爱得多爱得少的问题,而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都是值得父母去爱的。而且这种爱是不会因为哪个孩子做了一件不好的事而消失的。

2)关于善恶

善恶如何分别,这看似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是否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一样,还是因人而异呢?麦克也做出了回答,但却发现善恶从不是一个客观的问题,而是十分主观的存在。很多人都会认为有益于人或是自己的事情便是善,伤害的他人的或自己的事便是恶。可是真有那么一件事能有益于所有人而不让任何一个人感到不好过吗?或者说让大多数人受益的事情就是善的,但这样的话那一小部分人的善恶观又得受到考验了吧。事实上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我们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眼中去看待世界并去评价它的好坏。然后再做出反应,愤怒或是喜悦。这时,我们就成了判定善恶的法官。但我们自己所认为的善恶就真的是善恶吗,还是只是符合自己标准的善恶?我也无法对善恶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当我们想要对一件事情做出反应时,先想想这个问题或许能让自己有更好地应对方式。

3)关于关系

想象一下圣父、圣子和圣灵之间存在着怎样一种关系呢?是否是圣父处于发号施令的地位,圣子则是服从命令行事,圣灵也处于圣父的管理之下?这便是麦克的想法。然而小说中他看到的却是三个共享纯真和美好情谊的人,丝毫没有权力的阴影。

但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建立在一条条自上而下的指挥连上的。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校,我们随处都可以看见这种无形的链条。似乎离开了权力,我们便难以认识和体验关系了。就如文中萨拉玉所说的“当你们选择从关系中独立出来,彼此就成了威胁。其他人就变成了为你自己的幸福而去操纵或管理的对象。就像你们通常认为的,权力只是强者用来使他人服从他们的借口”。我们是否想过,如果每个人都能把互相关心看得与关心自己一样意义重大,等级制度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不要说什么这是不可能的,那只是害怕失去权力而拒绝尝试的一种借口而已。

4)关于法规

这是我们的等级制度所催生的产物,法规似乎是能够帮助控制住这个世界以免过于混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律法是授予人们评判他人的权利,感觉自己位于它们之上。人们相信与自己评判的人相比,自己依照更高的标准生活。法规的存在强加了很多责任与义务在人们的关系之中,即使是亲子与朋友之中也是。那些本来是美好的关系因为有了法规而显得没了生命力,就如亲子之间的赡养关系。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权力与义务,有的只是主观的期许,当我们的期许被他人达成的时候我们便会感到喜悦。但是当我们的期许变成了被法规所强定的权力或者说他人的义务时,那种本应存在的喜悦感便不复存在了,而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5)关于宽容

面对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你能说出“我原谅你”吗?我想任何人都无法轻易原谅这么一个人。对麦克来说,这同样是一个残酷的决定。他完全的相信着“老爹”,但心中的愤怒让他逃不过想要报复凶手让凶手偿命的念头。

然而原谅不等于忘却,而是等于放开掐住别人喉咙的手。对罪行感到愤怒是正常反应,但这种愤怒、痛苦和损失并不妨碍我们去原谅那犯下罪行的人。原谅可以把人从吞噬生命的情绪中解放出来;而那情绪会毁掉一个人的快乐和充分、公开地去爱的能力。纪伯伦在读完这部小说后说道:“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原谅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只要迈出了原谅的步伐,便能融话很多坚冰。

小说中最后麦克虽无法确定这个周末是否真实的存在,但他却已变了个人,他在自己的关系圈中建立起了充满友爱和宽容的世界,并不断的影响着周围的人。

我想很多人都会怀疑一个人是否能真的像关系自己一样去关心他人,并且还能原谅一个杀害自己女儿的人。我也有着一样的疑问,因为那看起来太不可思议,似乎对自己太残酷。但回想起来,小说中的一切都是基于一样东西—信仰。麦克把自己交给了上帝,让上帝的生活在自己心中,于是他看事物的中心便不是自己了。而我们很多人都是没有这样一种信仰的,就算有也无法做到像麦克一样彻底。现在的我也同样无法理解那些有信仰的人的思想,但我想信仰这东西的确能够给人提供强大的能量。无论是基督教、佛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是如此,给人一种依靠的感觉,让人不会轻易迷失。而那些没有坚定信仰的人则很容易迷失在金钱和权力之中。

也许,对于非宗教信仰者来说《棚屋》里的一些东西是让人难以理解或者接受的,但却能给人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