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训练之一

  一、阅读(40 分) 鲁迅先生丧仪散记(节选) 十九日下午两点钟,我在办公  室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问我鲁迅先生逝世的情形,我愕然了一会儿,因为那天为了一点私  事出门,中午并未回家,也没有碰到文艺界的朋友,实在毫无消息。据我所知,最近  鲁迅先生是渐就康复了,虽然有时候还有一点热度,他自己并不当做一回事,因此别人也以  为已经没有事。他会死吗?我不相信。 说实在话,我当时还疑心这是某些人的捣鬼。鲁  迅先生是一个战斗者,是非之分,善恶之辨,在他是非常清楚的,所以虽受爱戴,也常招咒  骂,这咒骂不但没有损及鲁迅先生的伟大,反而使他的人格更加光辉了。--在这堡垒对峙  的社会里,如果竟有一个受各方面爱戴,而不招一点咒骂的人,那才真是不可思议呢!   然而这个“无损于他的伟大”,从咒骂者那一面说,当然是不能满意的。于是造几条离奇的  谣言,如鲁迅患脑膜炎之类,借以泄忿,也是常有的事。 我想,鲁迅先生是不会死的。   那一天直到我回到家,得到另一个朋友的通知,才知道鲁迅先生真的已经在早晨  五点廿五分,停止了他的最后的呼吸了。是的,他不过停止了他的呼吸--我只能这么说,  因为我仍旧相信:鲁迅先生是不会死的! 我赶到万国殡仪馆,已经过了下午六点钟了。  馆前的灯光放射出幽蓝的线条。跑上二楼,看见五六张哀蹙的脸孔,在无言的沉默里,散布  着低低的叹息。我们都认为这是个太大的损失,一个人类的正直者悄悄地离开这世界  了。值班的守灵人领我到隔壁一个房间里,那里躺着鲁迅先生,瘦削的脸孔,隆起的鼻子,  浓浓的眉毛、胡须,完全和活着一样。我默默地站在他面前,我看见一幅图画,那上面画着  一个战士在休息。一幅多么庄严而又动人的图画呵! 是治丧委员会决定各界瞻仰遗容的  第一天。 我一个人走在胶州路上,关怀着这人类最大的损失之一。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从后面赶上前来,碰了一下我的袖角,问: “请问,到万国殡仪馆向哪里走?”   我没有开口,只指了指前面,仍旧低着头走自己的路,关怀着这人类最大的损失之一。  但因为孩子或前或后和我前肩,使我不得不注意起来。--那是一个脸孔黑胖、个子坚实的  孩子,一头乌发,穿蓝布长衫,蓝布鞋,两只眼睛直愣愣地望着前面。为着好奇,我斜过头  去看着他说: “上万国殡仪馆干什么?” “看一个人。” 我没有再问下去,  仍旧默默地走着。将近殡仪馆的时候,远远地望见门前聚着不少人,孩子叫起来了: “哦!  那么多人,都是学生!” “你也是学生吗?”我问。 “我已经离开学校,  在商店里当学徒。”他看了我一眼,接着问:“你也到殡仪馆去吗?” 我点了点头。   “是不是去瞻仰鲁迅先生的遗容?” “是的。”我停了一下,问:“你呢?”   “我也是。” 一个奇怪的念头忽然钻进我脑里,我站定了,朝孩子说: “你  认识鲁迅先生吗?” “不认识。” “那为什么要去看他呢?” 孩子的眉毛动  了一下,圆圆的眼睛睁得很大很大,叫道:“为什么?我读过他的小说,多么好呵,你说我  不该去看他吗?这是最后的一面了呀!” 我笑了,我感到无限的温暖。 之后,在  灵前,除了中年的、老年的、异国的人们外,我看到更多的是一批一批年轻的学生,一批一  批的工人子弟,一批一批的商店的学徒。我的眼前突然光明起来。我 分明地感到:鲁  迅先生并没有死,鲁迅先生是不会死的! (一)积累与运用。(12 分) 1、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每格里只填一个字,所填字是本文出现的)(5 分) __然       _ _ 复      _ __ 骂       对 _ _      泄 _ _      哀__    __容 2、在横线上填上  恰当的词语。(4 分) 3、文中有这样一句:“他会死吗?我不相信。”把这个句子  换一种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二)理解与感悟(28 分) 4、“然而这个‘无损于他的伟大’”。联系上下文看,句  子的“ 这个”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5、在小学阶段,你读过了一些写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你的心中,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6、在本文中,作者用饱含  激情的语言赞扬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来,画上“~~”。(3 分)   7、读了本文,请你概括几条“我”相信鲁迅先生不会死的理由(至少概括两条)。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6 分) 8、“我笑了,我感到无限的温暖”。联  系上下文看,是什么使作者感到无限的温暖,并笑了起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9、“鲁迅先生并没有死,鲁迅先生是不会死的!”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0、概括节选的两部  分的主要内容。(4 分) 第一部分(十九日至图画啊): 第二部分(治丧委员会至  不会死的): 二、作文。(60 分)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听到过许多的话语。有父亲  说的,有母亲说的,有老师说的,有这些话语给你什么影响?请你以一句话引出的回忆写一  篇作文。题目自定。

    一、阅读(40 分) 挪          树 ⑴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  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  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⑶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  “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⑷“人挪活,树挪死。”  有人说。 ⑸腊梅会挪死吗?我怕。 ⑹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⑺他铲开  了!刨开了! ⑻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  根须常常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  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  的骨骼,白得骇人。⑼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⑽“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  心地回答。 ⑾“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⑿“不砍断怎么挪呀!” ⒀老花  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⒁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  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  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⒂“嚓!嚓!嚓!”一  铲,一铲,一铲„„ ⒃“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 ⒄腊梅的根须与  这块热土的联系一-割断了。 ⒅“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  断开了。 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⒇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 (21)  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独立了的腊梅  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26)它会死吗? (27)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透! (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  绿的。 (29)又过了几天。 (30) 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  了几条新枝„„ (31) 腊梅新生了! (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  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33)人挪活!树也挪活! (34)会有的,  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  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积累与运用(13 分) 1、  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____一息    风姿飘__     ___有声   __不经心  丰__秀美    万花__谢 2、文中第⑹段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打上○,并改正。A__  B__C__D__(4 分) 3、文中出现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2 分) 4、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诗《_________》,  作者是_____。(2 分) (二)理解与感悟(27 分) 6、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  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8 分)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   )   ② 哪 怕 伤 筋 动 骨 , 也 是 出 于 无 奈 。         ( ) ③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  了个透。 ( ) 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 ) 7、“我  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______(3 分) 8、  第 (34)段中,画“--”线的句子里含着什么意思?把你体会到的含义写下来。(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概括。(8 分) ①第⑷段到第 (25)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___  ______________(2 分) ②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 分) ③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4 分)        10、朗读第(31)  优“腊梅新生了”一句,应重读的词语是____,应读出________的感情。(4 分)   二、作文。(60 分) 1、仔细读《腊梅》一文的第 (29)到   (34)  这一部分,思考: ①腊梅获得了新生。她获得新生后的样子是怎样的?在万花纷谢的冬  天,她会有什么表现?      请你大胆想象,编写一个童  话故事。 ②如果《挪树》一文只写到了第(2)段,请你另写一篇关于“一株奄奄一息”  的腊梅的故事,     可以写成童话,可以写成记事的作文。总  之,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当然,写成作文之后      要  另加上题目。 以上两题,请选作一题。 

      

        一、阅读(40 分) 折断的鱼竿 老渔翁扛着鱼竿,提着小桶,来到一  条小河边。他放好小桶,打开鱼饵,摆好小马扎,准备钓鱼。 老渔翁今天的心情格外好。  他看阳光,阳光是那样明媚;他感受微风,微风是那样轻柔;就连天空的小鸟,今天也变得  格外可爱。 老渔翁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有一手高超的钓鱼本领。由此,他得到了许多美  称,什么“鱼神”、“鱼仙”、“鱼圣”„„几乎所有表现赞美的词都用上了。有一句话是  最能形象地赞美老渔翁钓鱼本领的,那就是:老渔翁抛下一个直钩,也能钓上鱼来。   老渔翁在小马扎上,哼着小曲就要甩开他的鱼竿。就在这时,远方一条小鱼游过来了。   这是一条老渔翁从未见过的小鱼。小鱼全身洁白透明,就像一块浮动的水晶。透明的身体里,  一切就一目了然。眼球深处藏一圈金色的细线,摆动的骨骼玲珑剔透,那条细细的血管里红  红的血液在流动。 小鱼在绿波中穿行,就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她忽而凝神不动,  忽而又倏然远逝,好像是欣赏不尽这无比美好的水底世界,又好像是觉得水底世界因为有了  她而变得更美丽。 老渔翁呆住了。他的目光随着小鱼游移,他的心被小鱼紧紧牵动,竟  然忘了抛出手中的鱼钩! 看着这条小鱼,老渔翁联想起自己的童年,他也曾像小鱼一样  活泼,充满着天真和快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阳光、空气是那样纯净,  湖光、山色是那样清新,亲情友爱是那样温暖。所有的一切都使他对人生怀有无限美好的憧  憬。 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他猛然收回了手中的鱼钩。一个声音在他脑  海里轰然炸响:小鱼也有她宝贵的生命,钓起她,那就是罪恶! 老渔翁像从梦中惊醒,  默默地看着小鱼游过他的面前,游向无比遥远的前方。 老渔翁折断了手中的鱼竿,用力  地抛向水面,他要让鱼竿为小鱼一路送行„„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从  文中找出与“渔翁”是一类的词,写2 个。_____、_____。(2 分) 2、从文  中找出与“快乐”是一类的词,写2 个。_____、_____。(2 分) 3、在括号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3 分)   (      )的童年        (                  ) 的 世 界        (           ) 的 阳 光     (     )的小曲    ( )的空气        ( )的水晶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写  2 句下来。(3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写老渔翁高超的钓鱼本领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请你再想出三  个词语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6、你认为  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得美,找出两处来,画上“~~”线。(2 分) (二)理解与感悟。 7、  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写在括号里。 (1)他有一手高超的钓鱼本  领 。(   )    ( 2 ) 他 对 人 生 怀 有 无 限 美 好 的 憧 憬 。  (       ) 8、是什么原因使老渔翁折断了手  中的鱼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第2 自然段在写法上很有特色。  作者用写景的方法表现老渔翁愉快的心情,这种写法叫________。请依照这种写法,  另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作文。(60 分) 在《折断的鱼竿》一文中,老渔翁没有钓起小鱼。  请你展开想象,以老渔翁和小鱼作为故事中的主人翁,编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题目自   

        一、阅读(40 分) 可贵的沉默 铃声响了,开始上课。 我问同  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知道!”“知道!”孩子们回答。   “ 生 日 , 爸 爸 妈 妈 向   你们祝贺吗?” “当然祝贺了!”“祝贺的!” “‘知道的’‘祝贺的’  请举手!”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把手举高,老师要点  数 了 ! ” 我 提 高 了 声音。“啊,这么多啊!” 我的情绪迅速地传给他们,他  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  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欢  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孩子们感受爱了,但  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我  接着问: “你们中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  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同学沉静地举起了手。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静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  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他们感到了我的期待。刚才目光追逐我的,此  刻全躲开了。他们低着头,望着窗外,沉默不语。在这一片沉默下面似乎在涌动着什么?萌  生着什么?忍受着什么?不安?歉疚?忏悔?我不知道„„然而,我意识到了孩子们心底最  珍贵的东西。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  在那满脸的像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  妈 的 生 日 呢 ? ” 像 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先是怯怯的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身份证!”  教室里又热门起来了,但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  提了个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  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不久,学校召开家长会,那些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说道:“我那小家伙  真懂事了呢!”“他祝我生日快乐!”“他送了我礼物!”“他给我写信叫我不要烦恼!”“他  会体贴人了!”‖ 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  享受啊!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 (一)  积累与运用(15 分) 1、给带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3 分) 点数  ( shǔ     shù  )      享  ( xiǎng    hēng  ) 受      缓 和  (hé     huo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 分)        神 气 十  (          )   左  (      )右(      )       沉 默 不 (        )       四 (        ) 八  (        )        七  (      )八(      )      不(      )而同 3、找  近义词或反义词。(6 分)     近义词:兴奋______      安静______    快活______       反义词:蕴藏______    缓和  ______    稚拙______ (二)理解与感悟 4、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中“骄傲”带有______的感情色彩(3 分) 5、文中画  “--”线的句子中,“极为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6、按分好的段,概  括段落的意思。(6 分)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7、“在这一片沉默下面似乎在涌动着什么”“涌动”的是什么呢?  (4 分) 8、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方面的体会?把你的体会写下来。(9 分)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文  (60 分)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你向他们祝贺过生日吗?请你围绕“生日”写一  篇作文。题目自己定